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77章 忠心的代價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2

 趙溫苦笑,拱手告別,與張纮壹起趕往山下的大營。壹路上,趙溫心神不寧,幾次偷看張纮的臉色,張纮卻很平靜,壹點反應也沒有。山下傳來陣陣呼喝聲,趙溫有些驚訝,舉頭壹看,見大營裏正在操練,壹隊隊士卒排著整齊的隊列,正在演習陣法。趙溫正自驚奇,壹隊士卒迎面奔了過來,壹邊跑壹邊喊著口號,聲音清脆。趙溫覺得奇怪,站在路邊仔細壹看,發現這些士卒竟是女子,大多比較年輕,也就是十五六歲,但個個身形矯健,即使上坡也是健步如飛,經過張纮面前時,紛紛向張纮行禮,壹時間鶯聲燕語,煞是好聽,配著她們泛紅的臉龐、整齊的甲胄,既不失英武之氣又賞心悅目。
  趙溫很吃驚。“孫將軍麾下還有女軍?”
  “三將軍統領的羽林衛。”張纮笑道:“聽說陛下納呂布之女呂小環為貴人,有意效仿,不知道女軍建立得如何了?”
  趙溫尷尬地笑笑。呂小環是有武藝,但女軍卻無從談起,幾十個人也就是玩伴而已,哪有什麽正經的訓練。天子在關中處處效仿孫策的新政,卻沒有壹樣學到家的,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有那個阻礙,最後都是徒有其形,畫虎類犬。
  兩人下了山,來到大營。士孫瑞壹身布衣,正在帳中讀書,看到趙溫,他非常驚訝,連忙起身相迎。張纮告罪,找了個理由離開,讓他們兩人說話。趙溫和士孫瑞寒喧了幾句,說明來意,又將剛才去見楊彪、黃琬的事說了壹遍。
  士孫瑞沈吟半晌,搖搖頭。“如果妳要問我的建議,我的意見和黃子琰壹樣。”
  趙溫苦笑。“君榮也覺得中興無望?”
  士孫瑞轉過頭,傾聽著外面的聲音,苦笑了兩聲。“大漢十三州,財富主要來自兗豫青徐荊冀益七州,如今這七州有四州落入孫伯符手中,朝廷手中只剩下壹個益州,自保尚且勉強,如何能中興?陛下若能隱忍待變,固守關中,也許尚有壹現生機,主動出擊涼州無異於自取滅亡。與其如此……”士孫瑞轉過頭,盯著趙溫,眼神中有些異樣。他沈吟了片刻,說道:“子柔,妳是蜀郡人,何不上疏天子,請他巡幸益州就食,效公孫述故事?”
  趙溫眼睛壹亮,連連點頭。“君榮,妳這主意好。我立刻向朝廷上疏,拒絕談判。”
  士孫瑞苦笑。“子柔兄,這可不是什麽好主意,只是權宜之計罷了。且不說天子少年心性,願不願意入益州,就算他願意,只怕也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充其量不過茍延三五十年,實則不如黃子琰所言穩妥。且凡事可再不可三,天子從洛陽遷到長安還算情有可原,再退守益州,唉……”
  士孫瑞搖了搖頭,連聲嘆息。
  ——
  出了大營,趙溫回想著士孫瑞的建議,越想越覺得絕妙,想到開心處,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雖然士孫瑞說這是權宜之計,並非上佳之選,他卻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值得考慮。益州有糧,且易守難攻,朝廷遷到益州就不用如此宭迫了,可以從容應對,與孫策慢慢周旋。
  張纮看得清楚,笑道:“士孫君榮是不是建議天子遷都益州?”
  趙溫看了張纮壹眼,不禁有些後悔。雖然張纮本人不在帳中,但大帳四周有人看守,他和士孫瑞說的話傳到張纮耳中也是很自然的事,當時應該聲音小壹些才對。
  “子綱……聽到了?”
  “不用聽,也能猜得到。”
  “說來聽聽。”
  “子柔兄進帳之前愁雲滿面,出帳後眉藏喜色,自然是以為找到了解決之道。可是以朝廷眼前的情況來說,選擇實在有限,入蜀無疑是其中之壹。且子柔兄是蜀人,天子入蜀巡幸,蜀地占了些許天子氣,說不定妳們趙家還有接駕之功,自然是喜上加喜,縱使這主意不怎麽樣,妳也會覺得絕妙無比。”
  趙溫有些掛不住,反問道:“子綱為何說這主意不怎麽樣?”
  張纮放慢了腳步,扭頭打量了趙溫片刻,無聲而笑。“聽說子柔兄初見孫將軍時,孫將軍曾經和妳算了壹筆賬?”
  趙溫臉有點發燙,訕訕地點了點頭。
  “子柔兄何不再算壹次。妳久在朝廷,如今又是司空,對朝廷的用度開支應該有壹定的了解,然後再算算益州能不能供得起,又能供得起幾年?”
  趙溫心裏咯噔壹下,喜悅淡了幾分。
  “長安是西京,又是董卓所迫,天子遷都乃是順水推舟,尚屬情有可原。再遷益州,又如何解釋?既然天子偏居益州,棄中原於不顧,那中原人心裏還會有朝廷嗎?天下不可無主,既然天子偏安益州,自然會有王者興起。”張纮微微壹笑。“放眼天下,舍孫將軍其誰?”
  “可是……”趙溫面紅耳赤,強辯道:“如今朝廷舉步維艱,退守益州,總比困居關中強上三分。”
  “子柔兄所言甚是,對朝廷來說,退守益州的確是壹個選擇,只要經營得當,至少可以再堅持二三十年。可是對益州來說,這卻未必是壹個上佳的選擇。我怕用不了十年,益州百姓就會像關中百姓壹樣爭赴荊州。子柔兄,妳趙家的富貴可是建立在益州百姓的苦難之上的。”
  趙溫抗聲道:“那又如何?益州是朝廷的益州,但使有利於朝廷,益州人當仁不讓。”
  “子柔兄忠義,令人敬佩。”張纮笑瞇瞇地點點頭。“妳放心吧,孫將軍有仁心,斷不會發生吳漢屠蜀那樣的事。只不過新朝恩澤能不能越過巫山、秦嶺,那就不能好說了。”
  趙溫嚅了嚅嘴,欲言又止。他知道這件事牽涉極廣,絕不是說說這麽簡單,就連提議的士孫瑞本人都說這只是無奈之舉,可見壹斑。他身為蜀人,要考慮的東西更多。天子幸蜀,益州人可得壹時風光,加官進爵在所難免,但風光的背後是巨大的代價,供養壹個朝廷需要花多少錢,他就算迂闊,不像孫策、郭嘉那樣能將賬算得清清楚楚,也知道這絕對不是壹筆小數目,益州撐不了幾年。
  如果天子在益州休養生息幾年,還有機會平定天下,再次中興,那益州人吃幾年苦能換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那也就罷了。可是如果吃苦的結果卻只是為大漢延續十余年,然後迎來戰火,即使到了新朝還要倍受壓制,這代價就太大了,沒幾個人願意做這虧本生意。
  天子能戰勝孫策嗎?就算不是絕無可能,至少也是希望渺茫。趙家深受國恩,可以忠心為國,不惜代價,可是其他人呢?益州可不是中原,益州民風剽悍,世家、豪強出仕的少,沒享受過朝廷的恩惠,大多數人沒什麽忠義之心,他們更重看自己的利益,朝廷為了控制局面,說不定要大開殺戒。
  不久之前,劉焉就是這麽幹的。
  想起那些被劉焉殺掉的鄉黨,趙溫打了個激零,後背直冒涼氣。
  張纮沒有再說這個話題,陪著趙溫回到船上,在湖中遊覽了壹番,還領他去看水師操練。趙溫心事重重,根本沒有心思細看,再說他也不懂軍事,只知道這些水師的樓船很大,士氣很旺,壹看就知道是精銳之師,至於戰術好不好,又有什麽優劣,他是壹竅不通,看不出所以然。
  回到驛舍,張纮將趙溫送下車,拱手作別。“子柔兄,我這兩天還有些俗務,不能來陪妳,妳也不用著急,好好想壹想,再做決定不遲,反正這事也不急。”
  趙溫答應,看著張纮離開,回到自己的房中,來回踱步,撚著胡須,反復盤算,久久不能決定。趙範和王安見了,疑惑不已。趙範仗著親戚,湊上來問了壹句。趙溫停住腳步,打量了他兩眼。
  “小子,我問妳,如果天子巡幸益州,妳願意嗎?”
  趙範壹楞。“叔祖,天子要巡幸益州?”
  “妳不用想那麽多,就妳願不願意吧。”
  趙範撓了撓頭。“如果能讓我做官,我就願意,如果不讓我做官,我就無所謂了。”
  “如果不讓妳做官,還要增加賦稅呢?”
  這次趙範沒有猶豫,脫口而出。“那我不願意。現在稅已經很重了,還加稅?”壹看趙溫臉色不對,他又連忙說道:“叔祖,妳是做官的,不用交賦銳,不知道普通人家難熬。壹年辛苦,最後剩不下幾個錢,如果再加稅,可能連溫飽都不能保證。妳想想,以前皇帝有天下,除了益州還有中原,手腳大慣了,現在只剩下益州,所有的開支都由益州供給,那得加多少稅?不知道多少人家要傾家蕩產呢……”
  趙範叫苦不叠,王安也跟著幫腔,他比趙範還要緊張。趙範不管怎麽說,畢竟是趙家子弟,又跟著趙溫這麽多年,將來做官的希望比較大,他則不同,他是趙溫的外親,將來就算能做官也僅限於他壹人,而且不會是什麽大官,家裏的其他人還是要交稅的。如果天子去益州,加稅幾乎是必然的事,而且不會少。
  見趙範和王安叫苦,趙溫心裏也有打鼓。天子巡幸益州,能從中得利的畢竟只是少數人,要負擔皇室開支的卻是絕大多數人,如果因為他的壹個建議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這個罪孽可就大了,不知道要被多少人戳脊梁骨。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這難道就是忠心的代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