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傳

楚陽冬

修真武俠

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巔。
壹片桃花的玉瓣自枝上旋轉飄落,在空中打了幾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五六章 二國師

齊天傳 by 楚陽冬

2023-4-15 20:16

  悟空所問這三樁事,其實源自同因。
  僧官道:“本寺西去四十裏,便是烏雞國城都所在,這座寶林寺,便是烏雞國王敕建。回想五年前,天上大旱,田間顆粒無收,民不聊生。國王素來愛民如子,但國小倉薄,縱開倉賑災也沒挨過多久,便錢糧盡絕。”
  “於是國王道是上天懲罰,便終日沐浴齋戒,晝夜焚香求雨,這壹求雨,果然管用,那壹日天上壹只巨鳥盤旋,不多時便降下雨來。”
  悟空“咦”了壹聲,站起身來,他站起來不要緊,僧官以為自己哪裏說錯了,便定定看著悟空。
  悟空因何生疑,只因他清楚記得,烏雞國王乃是因得罪了文殊菩薩,這才有青獅精變作全真妖道來將他沈入井中。而之前旱了足足三年,青獅精才來施法降雨,怎的又出現了壹只怪鳥?怪鳥降雨,莫非是商羊所為?
  悟空猜得不錯,自上次赤松子見天下旱情難解,便叫商羊月月巡查,凡有幹旱處,便可自行降雨。而除了第壹次降雨與西天、天庭大戰壹次之後,再也無人阻止齊天嶺行事。悟空叫僧官接著說。
  僧官道:“這怪鳥,不,這神鳥降了幾次甘霖之後,旱情頓解,於是神鳥再也不來。不料這雨下起來便沒完沒了,終日滂沱,不過三兩日,烏雞國內處處澇災,這壹澇,比那幹旱還讓人頭疼。”
  悟空壹聽便明白了,暗罵壹句這狠心的文殊菩薩。定是文殊見旱災治不了烏雞國王,又不敢阻止商羊降雨,這才教青獅精暗中作法,叫他雨上加雨。商羊只能解旱情,卻無法治澇災。
  僧官道:“如此壹澇就是兩年多,眼看國之將亡,來了壹個全真道士。這道士法力高深,揮手間,天上大雨頓時止住,不過半月,地上便幹了。從此後烏雞國風調雨順,再沒天災。”
  悟空心道,這故事雖多了壹點曲折,卻也和《西遊記》中所寫大致不差。
  只聽僧官又道:“國王自然大喜,便和全真道士結為異姓兄弟,奉為國師之尊。國師本事雖大,卻不自驕,接人待物也彬彬有禮,最難得的是,他雖是道士,卻也不阻百姓信佛。”悟空暗道,他主子便是菩薩,他怎敢阻止?
  悟空問道:“妳說這半天,也是所答非所問,我那三個問題,妳都忘在腦後了。”
  僧官忙道:“老爺莫急,這是前事緣由,我說的仔細,妳聽得清楚些。我國國王素來信佛,建了不少寺院,大國師來後,也常到各處寺院走走。他來了本寺,丟下幾卷經書,教小僧自此之後教本寺僧人念這卷經文,其他的盡都封庫,絕不可再動。”
  悟空問道:“那是什麽經文?”
  僧官自桌上拿下幾卷經書,道:“這幾部經書乃是《彌勒佛下生經》《彌勒佛救苦經》《彌勒佛所問經》。”
  悟空聽了,心裏頓時明白,文殊菩薩此舉也是壹箭雙雕啊。他非止將烏雞國王推入井中泄憤,又將專誦彌勒的經文傳至此處,由此看來,這個文殊也定是東來佛祖壹派的無疑。再想想後面獅駝嶺上青獅白象大鵬開山篡國,顯然四大菩薩中,除了觀音,其余三個都是東來佛祖死忠。這個文殊,不惜臉面,居然將青獅派下來兩次,難道他就不怕如來翻臉?
  僧官又道:“國師傳經之後,便教我們建個山門,專擋外面僧人入內,唯恐佛法失了純正要義,就連本寺僧人也不得擅出。說到這裏,想必老爺亦能明白,為何匾額蒙塵、山門緊閉、不接待外面僧人了。”
  悟空點了點頭,道:“妳說得不錯,我確是明白了。”悟空聽完,轉身便要出去,只聽僧官道:“老爺要走了。”
  悟空聽著怪怪的,回頭問道:“還有什麽?”
  僧官道:“老爺既是要過路的,明日怕是要換通關文牒吧。”
  悟空笑道:“妳知道的倒是多。”
  僧官道:“不敢不敢,小僧先得告知老爺壹聲,當今國王對兩個國師言聽計從,但這兩個國師卻水火不容,老爺明日去了,可要審時度勢才是。”
  悟空頓時有點發暈,什麽叫“國王對兩個國師言聽計從”?敢情烏雞國王還沒被推到井裏,而明明壹個國師,怎麽變成兩個了?
  僧官見悟空出神,知道自己這番話定是有用,他見過悟空本事,眼下只要刻意討好,便道:“大國師來了壹年左右,烏雞國內遷來了壹個大戶人家,這人家主人姓秦,也是修法力的。我等也不知內情,只知道秦家和國師鬥了壹場,好似不分勝負,國王又將秦家主人封為了二國師。”
  悟空微微皺眉,怎麽又出來個姓秦的,這又是何方神聖?
  僧官道:“都說大道同源,可這兩個國師偏偏不可,壹個說東,另壹個定要說西,弄得國王也甚是頭疼。”
  悟空隱隱覺得,烏雞國王之所以保住了性命,定和這個神秘的二國師有關。
  僧官又道:“本來我這山門緊閉,裏面鎖得死死,任誰叫也不開的。前日裏二國師來此拜了拜佛,臨走時斥責我壹通,叫我不準再鎖山門,所以今日那俊俏長老才能徑直來到大雄寶殿。”他看了看悟空,又緊接著道,“便是鎖了自然也攔不住老爺。”
  悟空哈哈壹笑,道:“好,聽了許多,受益匪淺,多謝了!”僧官連道“不謝不謝。”再擡頭時,悟空已是人影皆無。
  僧官見悟空也不是十分兇惡,拿起經文來念了幾段,這才安心睡了。
  悟空來到院中,只見清光皎潔,玉宇深沈,真是壹輪明月高照,大地分明。
  借著涼爽夜風,悟空理了理思路。文殊菩薩是青獅精的後臺,這自然再無異議,他命青獅精傳彌勒經文,這乃是為東來佛祖收攏造化之舉。而東來佛祖屢次三番阻撓取經,如來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雖然在《西遊記》中,如來在此處並未插手,但自己還記得觀音在平頂山分別時,曾經催促過取經進程。由此看來,這個姓秦的二國師,很有可能便是如來或者觀音派出來的。
  二國師前日來寶林寺拜佛也並非湊巧,他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打開這道山門,以唐僧逢廟必拜,見佛燒香的秉性,必定要入寺看看。說不定這個僧官的壹番話,也是二國師教給他的呢。
  既然多了個二國師,那青獅精便不好下手,觀音或者只為協助悟空擒住青獅精,卻不想誤打誤撞,反令烏雞國王免遭三年水浸之難。這可真是環環相扣,壹處動則處處動。
  悟空始終想不明白的是,那個東來佛祖憑什麽能和如來叫板呢?唉,西天那處水深幾許,自己此刻是探不出來的。東來佛祖既為未來佛,又豈會是魯莽之徒?自己倒閑吃蘿蔔淡操心起來。
  悟空直在屋外坐了整整壹夜,月光流離映在身上,這壹個可上天入地的混元金仙,其實卻是這個世界中最寂寞之人。他所想所思,只能獨自揣摩,卻不能和任意壹人說起,這是何等的孤獨?
  天微微明,唐僧便推門出來,他見西方皓月雖將落,卻也將地上照的通明,便吟道:“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
  悟空贊道:“師父好才氣!”
  唐僧才看見悟空,喜道:“我這凡胎肉體,只有床上睡得最踏實。”
  悟空問道:“師父壹夜無夢?”
  唐僧道:“哪裏還顧得上做夢,便覺沾了枕頭便睡了,此刻真是神清氣爽,正好趕路。”
  悟空暗道:“那國王果然逃過了壹劫,不然必來尋唐僧喊冤。”
  師徒壹眾在寶林寺用了早齋,便牽馬離了寺院,直往西面烏雞國而去。四十裏路,按估算也用不上壹個時辰,唐僧信馬由韁,白龍馬撒開四蹄奔開去。悟空見前方寬敞,便也不攔阻。
  行了壹陣,悟空正與八戒、悟慧閑聊,忽聽前面吵鬧起來,他起身飛了過去,卻見壹彪人馬攔住了唐僧,幾個身著盔甲的武將將唐僧圍在中間,顯然沒有善意。
  悟空見唐僧無事,卻起了促狹之心,也沒顯露身形,欺身近前去聽他們說話。
  只見這壹彪人馬,彩旗招展,白馬迎風。壹個個架鷹牽犬,有持著火炮,有牽著粘竿的,人人腰懸雕弓弩箭,壹看便知,是要去狩獵的。
  居中的是壹位小將軍,他頂盔貫甲,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腰帶滿弦弓,隱隱也有幾分帝王之相。悟空在空中暗道:這個想必便是烏雞國的太子了吧。
  只聽唐僧道:“貧僧不知沖撞了太子殿下,還望殿下恕罪。”
  有壹武將道:“哼,妳這和尚,壹句恕罪便了事了嗎?我家太子爺乃是本國儲君,妳就是跪下磕頭也難饒!”
  唐僧哪裏經過這等陣仗,壹時間腦門沁汗,心中暗罵道:“該死的幾個徒弟,怎麽還不上來!”
  只聽那太子道:“將妳這匹白馬送我,我便不怪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