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32章 不足與謀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4

  黎陽壹戰,可以說是淮南軍打得最為順利的壹場戰事。雖然如此大規模的戰事,他們統共也沒有打過幾場。
  當淮南舟船正式靠岸登陸的時候,整個黎陽大營已經完全崩潰下來,大量兵眾嚎叫著向後方奔逃,道路間、營壘中乃至於溝渠裏,到處都湧動著慌不擇路的人群。
  當然,也有的營壘營門深閉,兵長將領們奔走於營房之間,大聲叫嚷著約束那些悸動不已的兵眾們,同時心內也不乏忐忑不安,頻頻往營外望去,擔心淮南軍不與他們交涉投降事宜。
  打了敗仗,誠然惶恐不安,但如此輝煌大勝,同樣讓人措手不及。
  都督扶植年輕將領的用意已經極為明顯,作為督戰宿將的路永、毛寶等人也知淮南軍在如此優勢之下勝算已經極高,所以也將許多年輕將領安排在壹線戰陣,半是磨練半是提拔。
  原本他們還以為,敵軍縱使不敵,最起碼也能支撐壹段時間,壹段惡戰是免不了的。可是卻沒想到,剛壹靠岸所面對便是敵軍全面崩潰的混亂場面。
  如此壹來,這些缺少經驗的年輕將領們因為各自應變能力高低不同,所作出的應對也都不盡相同。
  有的將領按照原本戰術安排,不管敵軍如何狀態,下令攢射清理出壹片登陸空間,搶占制勝要地。有的則望著堤岸上那些黑壓壓跪成壹片的敵軍將士們,猶豫著該不該即刻納降,忙不叠派兵向後方請示。
  也有的則快速反應過來,不待戰船靠岸,便直接放板泅渡登岸,快速抓捕岸上那些驚慌失措的敵軍將士,拷問訊息同時控制岸上那些敵軍中身份、地位不低的將領。
  淮南軍的應對混亂只持續了壹瞬,後陣中督戰將領們很快便乘快舟抵達最前方,首先騰出幾艘船只將近堤那些請降敵將們盡數驅到船上,第壹時間拿到黎陽大營準確完整的情報。
  然後便是毛寶親率五千卒眾換乘小船,直接沖過敵軍所挖掘的河渠,撲向大後方存放輜重械用等物的黎陽城池。此時城內已經有幾千亂軍聚集,但彼此也是各自為敵,互相哄搶。淮南軍自水營直接沖進黎陽城內,城內亂軍不能強阻,而後便是大規模的翻城出逃。
  此時,渡口處淮南軍也開始大規模登岸,近萬精兵控制住黎陽津,分別占領幾座大營中重要的營壘,至於騰出的舟船,則用來將壹部分率先投降的鄴地將士載運送回磽尾河洲暫時監押。
  至於那些仍在營壘中的將士,棄械之後盡被驅入幾座空蕩蕩、已經被拆除得僅剩圍墻的大營中。然後便是收撿械用、營帳之類,短短幾個時辰之內,整個大營便被拆除了將近壹半,諸多收繳械用,俱都被堆放在那些空地上等待清點。
  在淮南軍接收大營的過程中,路永始終率領壹部水軍在津口鎮後,同時派船速速返回調運騎兵隊伍過河。亂軍易動難安,短時間內絕對不能穩定下來。眼下貿然登岸追擊,機動性欠缺、收效甚微不止,還極有可能遭到亂軍反噬撲擊。
  從黎明發起進攻,壹直到夜深時分,整個黎陽大營的接收仍未完成。但哪怕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勞碌,淮南軍士氣仍是高亢,壹如大營周圍那些沖天火柱。
  壹些年輕的將領們和尋常士卒,尚還只是有感於淮南軍的戰無不勝而自豪滿滿。但像是路永、徐茂等親身經歷過永嘉之禍,親眼見識、親身領略到匈奴、羯胡是怎樣的氣焰囂張、禍亂神州的宿將,感受則更加深刻,乃至於生出些許迷茫。
  他們這些人,人生旅程已經過半,回首這半生經歷,究竟失去了什麽,又得到了什麽?往年被胡虜暴擊痛追,背井離鄉、遠遁千裏的是他們,如今率軍北上,攻必勝、戰必克,以厚重銳武之軍勢,直接壓垮數萬賊眾大軍的,也是他們!
  這個問題,似乎很復雜,又好像很簡單。前後對比,差異好像只在於他們追隨了壹位永遠不會讓人失望、能夠讓每壹個人的努力能夠得到豐厚回報的主公。
  然而為何都督能夠做到這壹點?他們是真的想不明白,也無須為此勞心,只要踵跡追隨,未來必將走向壹個個更大的輝煌!
  後半夜,韓晃所率領的五千騎兵抵達黎陽津,在大營中休養了幾個時辰,待到戰馬消除了渡河所帶來的不適後,便向黎陽以北發起了席卷掃蕩!
  配合騎兵行動的,乃是淮南軍各路水軍,沿著壹些河流支道,快速向周邊進行滲透。諸多遊蕩在郊野的潰卒,包括左近壹些鄉眾們俱都被驅趕出來,被舟船源源不斷的送回黎陽大營。
  蕭元東成為淮南軍督護之後,在此次追剿中自然也參與其中,他選擇涉過衛水稍顯荒僻的壹片區域,這裏因為遠離水道,並不能最快捷的退回鄴城,因此向這個方向潰逃的敵眾並不算多。
  之所以選擇這壹片區域,也是在發揮高風亮節,將更多軍功讓給那些運氣不算太好的朋友們。
  畢竟在這壹場戰事中,他所部人馬收獲已經不少,在黎陽之戰前便早已經鎖定壹樁大功,不獨自己被拔用為督護,麾下將士們也已經確定將會有幸列入第壹批軍功授田的名單。
  而且都督已經明確表示,在這正場戰事完結後,將會再建立壹支有獨立作戰權的軍隊,交由他統率,成為名副其實的督護。
  所以蕭元東肯讓出主要的獵功區域,也是存念交好各軍,等到那支軍隊正式組建的時候,才好得到其他將領們配合推薦勇卒,最快形成戰鬥力。
  但有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又或者說運氣這個東西簡直無解。當蕭元東率領他所部兩千騎兵在向衛水西側清剿時,壹路都有斷斷續續的敵蹤痕跡,沿途收撿了數百名潰卒,而後便循著蹤跡追進了壹片丘陵中,而後便在壹條山澗轉彎處發現了近千名敵卒。
  蕭元東雖然不乏高風亮節,但湊到眼前的戰功也絕不能置之不理,當即便率軍包抄,直接將這壹路敵卒圍困在了山澗這裏。
  “莫非天要我亡於此處?”
  隊伍中,須發雜亂的石堪望了望山澗對面那些淮南騎士們,臉上充滿了挫敗和絕望:只要壹個時辰,只要壹個時辰就能穿行過這片丘陵,然後抵達枋頭附近,那裏有壹個飼養戰馬的牧場,可以在那裏獲取戰馬繼而奔向枋頭,與枋頭的郭榮匯合,再覓生機!
  不過,禍兮福之所倚,石堪逃亡之旅止步於此,未嘗不是壹種幸運,因為可以少承受壹次命運的打擊。
  此時山丘另壹側幾十裏外,並不是石堪所想仍在對峙狀態,而是殘留著大量的戰鬥痕跡,那痕跡之慘烈顯示出原本這壹處區域戰場此前所發生的戰鬥,較之黎陽這個主戰場甚至還慘烈幾分。
  不過詭異的是,這些戰鬥痕跡並非分布在東西枋城之間,而是主要集中於東枋城以及更偏北位置,好像東面突然出現壹路強勁的敵軍,向駐守於東枋城的鄴地軍隊發起了兇猛的攻擊。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此時在西枋城與汲郡郡城之間這壹段路上,正有壹路兩千多名殘軍向西面倉皇而行。而在這壹路敗軍中,兩名統帥之間正爆發出激烈的爭吵。
  “為何不固守枋城,反要棄逃郊野?妳難道擔心我軍死得不夠快?”
  壹駕板廂俱被拆除的馬車上,郭時平躺在壹團絲絹雜絮堆起的墊子上,左肩胛處被緊緊包裹起來,但仍有血水不斷從繃帶中滲出來,打濕身下大團的雜絮。此時他蒼白臉色充滿憤怒,目眥盡裂怒視著坐在另壹側的郭榮。
  他的確有憤怒的理由,此前戰場上因被流矢命中而昏厥,迷迷糊糊中轉移到已經人去城空的西枋城,可是當再次醒來時,軍隊已經離開了西枋城,正疾行向西而去。
  郭榮這會兒臉色也並不好看,聽到郭時的詰問,臉上頓時閃過壹絲陰厲,恨恨道:“若妳肯聽我勸告,從緩以行,何至於落到這壹步危險境地?西枋敵將謝艾乃是知兵之人,如今竟連要塞都棄置不守,可知余處已生大變。憑我等殘弱之眾,若還留在枋頭,才是必死無疑!”
  他們之所以落到這壹步田地,原因也很簡單。此前郭時進攻西枋城傷亡慘重,而後郭榮以統帥之名,將其他幾路軍隊陸續撥入郭時麾下。
  原本這過程也算順利,但郭時卻不滿於其他幾軍各自將領仍存掣肘之念,兼之與其中幾人還有私仇,因此將幾名將領羈押暗殺泄憤。盡管如此,因為有郭榮的配合,局面壹時間還能鎮壓得住。
  但壞就壞在石堪後續派來的那壹路增兵,其將領名為劉禾。在郭榮宴請劉禾的時候,郭時擅自作主以伏兵沖出直接斬殺劉禾,並因此前流言為借口言是劉禾暗中投敵,死有余辜。
  如此局面便徹底崩潰,劉禾的兄弟劉泌率部直接攻打東枋城為兄長報仇,因此徹底引爆了東枋城所積壓下來的隱患。如果不是東枋城堅固難攻,郭氏這壹對難兄難弟只怕要直接身死當場。
  而後局面便是快速變化,西枋城的淮南軍同時出動,不知為何與劉泌的亂軍合流,直接丟下枋頭向北而去。
  後來便是眼下這情況了,枋頭發生如此驚變,郭榮甚至不敢通知石堪,率兵轉移到西枋城後確定此處淮南軍的確已經離開,頓時便意識到大事不妙,繼續率軍西進。擔心影響行軍速度,甚至不敢放任軍隊在汲郡擄掠。
  郭時也自知今次是他壞事,聽到郭榮這麽說,壹時間便沒有了說辭,只是半晌後才澀聲道:“看來妳那飲馬於河的妙計也落空,那麽現在又該何往?”
  “經河內,去河洛,引回關中族眾,未必不能再圖大事!我警告妳,今次切勿再自作主張,否則,咱們都要橫死於途!”
  郭榮沈聲說道,言中不乏暗恨,看到郭時那仍有幾分茫然的眼神,更覺豎子不足與謀。然而眼下,他卻只能與這莽夫捆在壹起,才能得到壹線生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