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歷史軍事

  鄭智穿越到了北宋水滸世界,變成了那個被魯提轄三拳打死的鎮關西、鄭屠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六章 爭奪,膽小,黃袍加身

大宋好屠夫 by 祝家大郎

2018-7-24 14:52

  王彰聽得鄭智之言,已然沈默下來。與此時身後有無窮無盡騎兵的鄭智壹戰,王彰心中有些不敢,也有些發怵。畢竟命還是比較重要的。
  但是叫王彰此時打開城門投降,王彰更有些擔憂,壹家老小皆在東京。此時投降,壹旦傳到東京之後,這壹家老小焉會還有命在?
  鄭智見得城頭之上並不答話,眉宇上標誌性的皺松反復,便是要殺人了。
  只見鄭智打馬轉頭,準備回到軍中去。口中卻是淡淡笑道:“看來今夜還是要紮營帳了。”
  鄭智所言,意思便是本來不準備紮營帳的,大軍直接入城湊合壹夜,明日直接飛奔往黃河岸邊,飛渡黃河,兵臨東京。卻是這個想法有個前提,就是這王彰識趣投降。
  王彰倒是沒有聽到鄭智的笑語,卻是看到鄭智打馬回頭了,心中大急,便是知曉這位燕王殿下生氣了,不再與自己談判了。那便是不死不休壹場惡戰。
  遠方更有壹隊騎士打馬繞城而去,直有七八千之多。這壹隊騎士顯然是去南城那邊的,便是要堵住封丘城的後路。
  王彰連忙開口喊道:“殿下留步,殿下留步……”
  鄭智聞言拉了壹下韁繩,回頭看得壹眼。
  王彰見得鄭智回頭了,連忙大喊:“殿下稍後,末將備了酒菜便出城來陪殿下吃酒,為殿下接風洗塵。”
  鄭智聞言點了點頭,笑道:“某等妳!”
  說完鄭智打馬又走。
  王彰所言,備酒菜便是托詞了,王彰便是怕這位燕王殿下壹言不合,不顧夜幕將至,便是下令攻城。王彰是想穩住鄭智,然後再好好思慮壹下。要不要真正開城投降,王彰心中還是有些擔憂。
  王彰擔憂非常,左右看了看,便把曹定召喚到身邊來,開口問道:“曹將軍,妳看這城池……”
  王彰話語並未說完,而是說到此處就停頓了下來。
  曹定看著王彰詢問的眼神,開口答道:“王將軍,怕是守不住了。燕王麾下士卒,攻城之奮勇,天下少有。當真是前仆後繼,奮不顧死。”
  曹定說出這麽壹番話語,便也是少了壹些見識。要說攻城奮勇,那些滄州士卒還比不得當年嵬名仁明麾下的黨項人。不過蓋毅帶的幾百人,便也不差。
  王彰聞言面色有些發白,又問:“若是守不住,我等可退得走?”
  王彰問這句話,自然是因為曹定從萬軍叢中脫困而出。所以問曹定倒是問對人了。
  曹定聞言答道:“怕是也難啊,頭前在滑州之時,攻城之卒不過兩萬。而今這封丘,城外不知有多少人。便是看這騎兵的架勢,只怕就有好幾萬。若是待得步卒也到,這封丘城外哪裏還會有壹個缺口。走脫不得了。”
  曹定語氣有些無奈,也帶有壹點後悔,後悔不該入這封丘城。
  左右軍將聽著兩人話語,凝重的表情反而輕松了許多。為何曹定把情況說得幾乎百死無生,這些軍將反而面色輕松了壹些?
  只因為眾人已然猜測出這位曹將軍大概是想要投降了。
  曹定站在當場,思慮良久,說得壹句話語:“唉……叫城中最好的酒店備幾座酒席。晚些時候本將出城壹趟。”
  說完曹定便往下城的階梯而去。左右軍將聽得曹定此語,個個長出壹口大氣。便是看遠方那些騎兵,也換了壹個角度。只覺得燕王麾下這些騎兵當真雄壯,特別是那壹兩萬鐵甲騎士,實在威武。
  落日的余暉也顯得漂亮不少,殘陽如血,這些軍將倒是有心情去欣賞壹二。
  果然等不得多久,城門被打開了,出來百十號軍漢與幾騎快馬。這壹隊人出城之後,城門又壹次緊閉起來。
  卻是這些軍漢手中拿的不是刀兵,而是壹個個的食盒,盒子裏裝的便是壹道道的菜肴。也有不少人抱著壹個個的小酒壇子。
  鄭智遠遠見著這麽壹隊人,會心壹笑。如今鄭智,已然有了這份氣勢,自信自己的言語便有破開城門的威力。
  睥睨之下,這天下軍將,還有何人能入眼中。
  “末將王彰,拜見燕王殿下。”王彰甲胄在身,單膝而拜。
  鄭智點了點頭,笑道:“酒宴備好,何須送出來,這城外連像樣的桌椅都沒有。走,進城中去吃。”
  王彰聞言,連忙又道:“殿下容稟,末將家小皆在東京,還請殿下仁慈。”
  鄭智倒是聽懂了,王彰此語,便是說出了他內心的擔憂。便道:“放心就是,那東京怕是還來不及反應。沒人還有心思去尋妳的家小治罪。怕是那些達官顯貴逃命都來不及。”
  王彰聽得此言,看了看鄭智身邊壹應鐵甲快馬,倒是聽懂了,大喜望外,連忙起身作請:“殿下請,封丘城雖然不比東京繁華,卻是也有幾處雅地,文人相聚多是那裏,還有能吟出詩詞的美景,更有大家撫琴唱曲,佐酒正好。”
  鄭智聞言笑著打馬往前,眼神也看了看王彰,王彰說出這麽壹番話,便也是他對鄭智還有過幾番打聽。投其所好不過如此,便是王彰覺得這位燕王殿下會喜歡這種文人吟詩作對的地方。
  畢竟這封丘裏東京太近,鄭智在東京的壹些事情便也不難耳聞。
  待得再到封丘城下,王彰擡手揮了揮,城門又再次被打開了。
  進城的騎士,綿延不絕。城中的各處衙門,客棧酒樓,富家府邸。住得滿滿當當,便是這大街上,也到處是馬匹的糞便,氣味實在難聞。
  火頭營便是直接在大街上支起了爐竈,柴火也在各家去借。
  所謂雅地,也就是文人聚集的名樓。鄭智在樂音聲中飲酒聽曲,便也不多飲,淺嘗輒止,王彰連連擡杯去敬,從鄭智開始,到種師中、吳用,再到祝龍嶽飛、韓世忠、楊再興等人。這壹趟下來,這位王將軍已然連連吐了幾次,腳步也開始虛浮。
  卻是這酒宴裏獨獨少了魯達,此時天色黑盡,封丘城門又開,剛剛吃了軍中飯食的五千鐵甲騎士,已然動身南下。魯達便在其中。
  便是要連夜渡河,在東京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占領河對岸的壹塊適宜渡河之地,魯達連夜而出,便也還有壹個重要的差事,就是搜羅更多的船只,想來這五千鐵甲是今夜無眠了。如此明日大軍渡河,便能保證安穩便捷。
  劉延慶剛剛接手東京防務,也視察了幾番城中大軍。所謂的七八萬大軍,看得劉延慶連連搖頭。七八萬大軍,當真顯得有些可笑。
  卻是也無辦法,東京府庫之內,便是連七八萬柄兵器都不夠。此前蔡京帥軍北上,便把這東京府庫搬了壹次,十幾萬人的兵刃大多丟在了大名府城之下。而今那些原本在東京府庫裏的兵刃,大多都到高麗去了,被發放到黨項人手上,倒是也沒有浪費了。
  夜已落幕,劉延慶帶著兒子劉光世回到樞密院隔壁臨時的住處,忙碌了壹天,便也是該休息的時候。
  不想樞密院裏忽然喊聲大作,便也有人跑到隔壁來喊劉延慶。
  所為之事,便是封丘城大戰已起。鄭智麾下的大軍正在猛攻城池。這也是王彰發出的求援信件。為何要說大戰已起,便是怕東京諸公不重視,不救援自己。
  劉延慶聞言大驚,頭前剛剛聽聞滑州戰後,已經停戰了好幾日,不見絲毫動靜。今日再接軍情,便是封丘已然正在鏖戰。
  劉延慶看了看地圖,口中大喊:“速速下令,集結各部兵馬,抽調三萬,北去河岸布防。”
  劉光世聞言詢問道:“父親,何以此時不去救封丘,而是沿河布防。”
  “黃河寬廣,本是天塹。若是能在黃河岸邊擋住鄭智。便少了壹番苦戰了。我們也不需與鄭智戰陣之上廝殺定勝負了。”劉延慶說道,最好不過的就是能直接在河岸擋住鄭智,那便連正面交鋒都不需要了,再好不過的結果。
  劉延慶言外之意便是把那河對岸正在鏖戰的封丘城放棄了。放棄封丘城,也是為了不與鄭智正面作戰。以東京城這些兵將,若是野外遇到鄭智麾下的強兵,勝負不言自明。
  劉光世聞言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地圖,倒是覺得自己父親說得有理。父子二人領兵作戰,戰法倒是如出壹轍。歷史上劉延慶在燕京城外被遼人嚇得帶大軍奔逃,致使宋軍大敗。
  劉光世這個南宋中興四將,便也真正當得壹句“浪得虛名”。只要遇見金人,便是怎麽躲得過,那便怎麽去躲。壹直躲到南宋與金國停戰了。麾下軍將無數的劉光世也躲出了壹個“和眾輔國功臣”稱號,封雍國公、陜西宣撫使。
  封丘到黃河,五十裏地。快馬加鞭,壹個多時辰,魯達已然登上了第壹艘渡河的小船。
  無數的軍漢上遊下遊打馬奔走,搜羅著壹艘壹艘的船只,大船小船皆不放過,便是人家院子裏的小舢板也被擡到河邊。
  岸邊還有壹個不小的鎮子,這個鎮子在北宋年間人人皆知。卻是此時魯達沒有多管多問。鎮子就在河岸之邊,鎮裏的船只便也被搜羅壹空。
  魯達第壹批過了河,派出了壹些遊騎之後,立馬也開始在南岸搜羅船只。五千人馬,忙碌不停。
  忙碌了幾個時辰,東方已然有魚肚白,五千人與馬匹才渡過黃河,只留幾百人在北岸看守船只,接應大軍。
  遊騎早出,正在不斷往南去巡弋,黃河水道到達開封東京,也有五六十裏的距離。
  夜色微白,視野便也開闊了不少。
  三個從北往南來的遊騎,遠遠在官道之上看到了另外三個從南往北來的遊騎。
  雙方還未接近,弓弩已然嗡嗡作響。
  遠遠互相攢射幾番,皆聽聞對面傳來羽箭擊打甲胄的叮當響聲。
  雙方並不接戰,而是各自打馬回頭。此時比接戰更重要的便是趕緊回去報告各自的將帥。
  劉延慶剛剛出得東京城門不遠,麾下派出去的幾個遊騎已然飛身往回來報。
  劉延慶聞得稟報,大驚失色,口中問道:“敵軍遊騎據此多遠?”
  “往北二十多裏。”
  “什麽?二十多裏!”劉延慶壹臉懊惱,旋即開口大喊:“傳令,速速傳令,回城,所有人都進城池之內,都到城墻上去。”
  拒河而守的計劃已然破滅。便是劉延慶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渡河,卻是也不敢以身犯險再率兵往前。也是身邊這些東京軍漢實在不堪壹用,倚仗這些人馬去與鄭智作戰,劉延慶哪裏有這份膽氣。
  剛剛出城不遠的大軍,立馬又開始蜂擁往城內而去。把東京城寬闊的城墻擠得水泄不通。便是這些往城內蜂擁的士卒,也覺得大氣壹松。唯有城墻之內,方有安全感。
  魯達聽得稟報,倒是不疾不徐,只道:“再探!”
  遊騎聞言,打馬便又往南而去。此番再去,遊騎們皆是壹臉緊張戒備的神色,便是之前遇見的幾個敵方遊騎還算不賴,至少能把羽箭射得比較準,便也不敢過於松弛。
  卻是壹直奔到東京城下,看得高聳的東京城墻,再也沒遇見過壹個遊騎。只是那東京的城墻之上,站得密密麻麻都是人。如此便也就回身再去稟報。
  卻是魯達已然做好的禦敵的準備,人人上馬列陣,只待敵人前來,誓死也守住這片渡河的橋頭堡。
  天色蒙亮之時,休息了壹夜的大軍已然從封丘城出來了。
  中午不到,大軍已然就到了黃河岸邊,壹批壹批開始上船渡河。五萬人與馬,渡河也是壹個大工程。好在壹切準備就緒,也就沒有了絲毫的慌亂。
  黃河水道,其實許多水道處並不適合行船,或者說行船相當危險。所以黃河不比長江等南方江河,水道之上就少了許多大船。大船即便進入黃河,也多是路過,真正的航運水道是南北運河水道,而非黃河的東西向水道。
  所以黃河上的船只,以小船為主,便也讓大軍渡河麻煩不少。
  鄭智打馬停在河岸之邊,遠遠看著左邊不遠的壹座不小的鎮子,開口笑道:“此鎮乃名垂千古之處。上壹次渡河之時只顧趕路,倒是沒有多註意,此番再看,當真想起了許多事情。”
  種師中並不熟悉京畿的地形,便是壹臉疑惑。
  吳用聞言,便道:“殿下說的是,此處乃大宋龍興之地。”
  龍興之地?種師中立馬就反應過來了,說道:“此處莫不是陳橋驛?”
  鄭智聞言點了點頭道:“正是太祖兵變之地,黃袍加身,好壹出大戲碼。天下從此就姓了趙。便也有了這大宋朝。”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黃袍加身這個詞匯,就出自這裏。這個故事,在這大宋朝何人不知何人不曉。史書上說,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是被麾下的軍將強迫著穿上了壹身帝王龍袍,無奈何之下才篡位奪權。卻是這世人哪個心中不知,趙匡胤受麾下軍將無奈被迫欺壓後周孤兒寡母之事,不過是自導自演的壹場歷史大戲而已。與折可求陽奉陰違演的戲碼也沒有什麽區別。
  吳用聽得鄭智的話語,見鄭智不斷打量著那陳橋鎮,心中思索不斷,似乎也會到了鄭智心中的意思,壹臉的興奮,便是回頭去看左右軍將。甚至翻身下馬,便要去做點什麽。
  鄭智看得吳用壹臉興奮下馬,已然知道吳用心中所想,開口說道:“學究,妳倒是想多了。”
  吳用聞言壹楞,之前還以為鄭智把這故事拿來說壹通,是在暗示眾人學那黃袍加身的戲碼,擁立鄭智壹步登基。此時聽得鄭智之語,便是楞在了當場,隨後低著頭又翻身上馬坐定。
  吳用如此興奮,心中把鄭智的話語多解讀了幾番,便也是吳用的性格使然。更顯出了吳用內心的憧憬與期盼。吳用顯然早就在盼望著鄭智登基稱帝的那壹日。那壹日也是吳用名傳天下的時候,壹個鄆州山野教書先生,成為開國良相。史書上必然也是大書特書,千古流芳,想壹想都讓吳用覺得興奮無比。
  鄭智看得吳用的幾番動作。心有所感,開口又道:“黃袍加身興許還真不壹定如民間所傳為太祖自導自演的戲碼,可能史實便是史書記載的那般。”
  吳用聞言,問道:“殿下何以見得史實可能就是史書記載的那般?”
  鄭智看了看吳用,眼神玩味,卻是也不多說。
  便也看得吳用低頭往自己身上觀瞧了壹會,片刻之後方才反應過來,尷尬壹笑,答道:“殿下聖明,這世間沒有什麽事情能瞞得住殿下慧眼。”
  被看透了心思,又被調笑了壹番。吳用倒是也不在意,只是出言去馬屁幾句,掩飾壹下自己的尷尬。
  鄭智便也是見得吳用如此反應,方才忽然多想了壹些。那趙匡胤麾下的軍將,想來也多有人與吳用此時的想法壹樣。擁立趙匡胤登基,也屬正常。趙匡胤半推半就,如此就成了事。而並非是策劃好的壹場戲。
  說不定歷史就是這般,真實如何,也就不需要去深究了,只當談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