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紅

聖誕稻草人

歷史軍事

  我看到唐高祖李淵在太極宮內猶抱琵琶半遮面……   我看到萬王之王李世民在兩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零四章 李綱:我是不是被pua了?

滿唐紅 by 聖誕稻草人

2024-2-24 19:11

  李淵的話細細論起來其實有些牽強附會,畢竟,以李綱出仕以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不是那種野心勃勃的人,也不會表裏不壹,居心叵測。
  但李綱壹個已經離休了的老幹部,堂而皇之的到太極宮裏來,插手朝堂上的政務,確實有些不合規矩。
  沒翻臉前,李淵敬著他,所以即便是被他嚇的想逃離兩儀殿,也沒有拿這個說事,但現在翻了臉,李淵也就不客氣了。
  敬重對大唐有貢獻的重臣歸敬重重臣,但不代表壹個開國皇帝會被重臣給拿捏死了。
  歷朝歷代是有許多拿捏皇帝的權臣,但這些皇帝裏面還沒有壹個是開國皇帝。
  因為在開國皇帝手底下就出不了權臣,任何權柄過大的,有蓋過皇帝的可能的,都能在第壹時間給妳滅了。
  所以李淵不講情面了,不敬著重臣了,強硬起來了,李綱也只能暫避鋒芒。
  “臣告退……”
  李綱心中長嘆著,躬身壹禮,退出了兩儀殿。
  原本他已經說服李淵了,可隨著李淵提出了他不可能完成的條件以後,事情又回到了原點。
  最重要的是,他和李淵之間的攻守已經逆轉了。
  之前是他攻,李淵守,所以他輕易的能將李淵拿捏。
  現在變成了李淵攻,他守,他只能被動防禦了。
  “怎麽樣怎麽樣?聖人回心轉意了嗎?”
  李綱壹出兩儀殿,就被蕭瑀三個人給圍上了。
  三個人也顧不得施禮,直接問李綱和李淵談論的結果。
  李綱長嘆了壹口氣道:“原本陛下已經答應了,只是陛下提出的條件我辦不到,所以陛下又反悔了。”
  蕭瑀三人聽到李綱前半段話,臉色壹沈,心也跟著跌落到了谷底。
  如果李綱都說服不了李淵的話,他們真不知道,還有誰能讓李淵回心轉意。
  聽到李綱後半段話,三個人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什麽條件?”
  蕭瑀迫切的追問。
  李綱辦不到的,不代表他們也辦不到。
  如果他們能完成李淵提出的條件的話,那麽李綱可以代替他們答應李淵提出的條件,勸李淵回心轉意。
  李綱看出了蕭瑀的心思,憐憫的瞥了蕭瑀壹眼後,幽幽的道:“陛下希望我說服雍王殿下,繼任李氏族長之位。”
  蕭瑀三人心中剛剛升起的希望,壹下子變得支離破碎。
  他們終於明白李綱為何辦不到李淵提出的條件了,因為這個條件他們也辦不到。
  李元吉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有多強硬,他們都知道。
  李元吉如今又掌著權,他們根本沒辦法逼迫李元吉答應任何他不願意答應的事情。
  所以事情再次的陷入了僵局。
  陳叔達在思量了再三以後,突然開口道:“有沒有什麽折中的法子?”
  李綱、蕭瑀、任瑰皆是壹楞。
  李綱若有所思的瞇起眼看向陳叔達道:“妳的意思是……”
  陳叔達直言道:“讓承德殿下代替雍王殿下接下李氏族長之位,妳們覺得可不可行?”
  做父親的不在,嫡長子是有權代替父親做任何決定的。
  這在大唐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壹件事情。
  所以讓李承德出面代替李元吉接下李氏族長之位的話,也作數。
  就是不知道李元吉知道了以後,會不會發飆。
  這才是陳叔達問‘可不可行’的真正原因。
  至於李承德那個當事人,陳叔達連考慮都沒考慮。
  那個小家夥才剛剛學會說話,還不記事呢,根本不會對此事有任何意見,也發表不了任何意見。
  任瑰瞥了陳叔達壹眼,覺得陳叔達有點大膽過頭了,讓李承德代替李元吉做這麽大的事情,李元吉知道了,還不得殺回來將他們挨個掐死。
  就李元吉那壹身勇武,他們四個加壹塊,也不夠人家壹只手打的。
  “此事非同小可,還是得三思而後行。”
  任瑰沒有直接說這件事不可行,只是勸陳叔達三思。
  但他要表達的意思,李綱、蕭瑀、陳叔達三人壹瞬間就懂了。
  陳叔達瞪起眼看向任瑰道:“那妳說該怎麽辦?聽之任之,真讓聖人請太子殿下出來監國?”
  請李建成出來監國,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他們心裏都清楚。
  會造成多大的後果,也是難以預料的,所以說什麽也不能讓李淵胡來。
  任瑰咬咬牙看向李綱道:“要不先答應聖人的條件再說,反正殿下這會兒也不在長安城。”
  李綱驚愕的看向任瑰。
  現在的這些小年輕不得了啊。
  比他的膽子還大,而且大了好幾倍。
  “咕嘟……”
  饒是李綱經過了許多大風大浪,此刻也忍不住吞了壹口唾沫,盯著任瑰道:“妳是要讓老夫欺君?”
  蕭瑀和陳叔達也壹臉驚愕的看向任瑰。
  覺得任瑰的膽子已經大到沒邊了。
  不過,陳叔達的膽子也不小,在快速的分析了壹番其中的利弊以後,果斷道:“我覺得可以……”
  不等李綱看向他,質問他是不是腦子出問題了,他就面色沈重的繼續道:“兩害面前取其輕,相比起請太子殿下出來監國,欺君的壞處反而更小。
  我們現在又想不出其他的辦法,唯有出此下策。”
  李綱難以置信的瞪著陳叔達道:“這是下策嗎?這是要掉腦袋的事!”
  蕭瑀也覺得陳叔達的這個想法不咋地,忍不住附和道:“我敢肯定,在這件事情上欺騙了聖人,聖人壹定會對我們痛下殺手。”
  雖說以他們的身份地位,偶爾騙壹騙李淵,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但這得分事。
  在小事上騙騙李淵,欺壹欺君,李淵可以裝作沒看見。
  但在這種大事上騙李淵,李淵縱然是放幹了長江和黃河,也沒辦法視而不見。
  非但如此,在這種關系到江山傳承的大事上,李淵不僅不會視而不見,反而會大發雷霆,追究到底。
  到時候涼的就不是他們中間某壹個人了,而是某三族。
  陳叔達和任瑰聽到這話陷入了沈默。
  他們絲毫不懷疑李淵在這件事情上被騙了以後,會夷了他們某個人的三族。
  李淵平日裏看著很和善,但真要殺起人來,殺性可比前隋的開國皇帝文皇帝開大。
  文皇帝殺人還講究壹個名正言順,必要的時候也會留手。
  可李淵真舉起屠刀來,除了他的三個寶貝嫡子,以及幾個寶貝嫡孫子,剩下的都在可殺之列。
  劉、竇、王、李等壹眾跟李淵做過對的對手的族人,以及其本人,都被李淵給殺空了。
  眼下跟李淵做過對的,還活著的,就只剩下了壹個杜伏威了。
  就這還是個孤家寡人。
  其族人幾乎全被輔公祐給屠戮了,有沒有遺漏,誰也不知道,前去征討輔公祐的人,沒有壹個人去追查這件事情,也沒有壹個人幫他去搜羅他的族人。
  所有報上來的文書當中,對其族人的遭遇都是用壹句話概括,那就是被屠戮壹空。
  而杜伏威本人如今活著跟死了沒區別。
  沒權沒勢沒人陪伴,還被盯著,除了有李元吉撐腰的闞棱逢年過節會去看看他之外,其他人都不敢登他的門。
  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敢出府門。
  每天就在府上窩著,過著堪比苦行僧壹樣的生活。
  有這麽多例子在前,李綱、陳叔達、任瑰是真的不敢去挑戰李淵的底線。
  “那妳們說怎麽辦?真讓聖人請太子殿下出來監國?!”
  陳叔達在沈默了片刻以後,盯著李綱、蕭瑀、任瑰問。
  蕭瑀腦子裏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壹個想法,但很快被他掐滅了。
  他想到,解決了李建成,壹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李淵要請李建成出來監國,李建成都沒了,他還怎麽請?
  但他同時也想到,這對李淵而言,比欺君還過分,李淵估計會發瘋,到時候就不是夷三族了,說不定會發生夷六族,或者夷九族之類的事情。
  “聖人有沒有說,讓您壹定要辦成此事?”
  任瑰在思量了許久以後,也沒想出辦法,就想看看有沒有什麽空子鉆。
  如果有的話,那就鉆鉆空子,盡可能的把這件事拖下去,拖到李元吉回來。
  李綱楞了壹下,如實道:“那倒沒有……”
  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的目光齊齊落到李綱臉上。
  李綱被看的有些不自在,忍不住道:“妳們看著我做什麽?”
  陳叔達有些無語的道:“原來聖人沒有要求您壹定辦成啊,那您為何不早說?”
  沒有要求壹定辦成,那跟讓不辦有什麽區別。
  大家都是官面上的人,陽奉陰違難道不懂嗎?
  反正李淵沒有要求壹定要辦成,應承了李淵,辦不成,也不算欺君。
  李綱猜到了陳叔達心裏是怎麽想的,沒好氣的道:“陛下是沒要求我壹定辦成,但是要求我壹定得辦。
  我只不過是遞了個乞骸骨的奏疏,就被雍王攥出了壹身油。
  我再去跟他說這件事情,他還不得趁機拆了我的骨頭。”
  陳叔達三人聽到這話恍然大悟。
  難怪李淵沒要求李綱辦成的情況下,李綱也沒答應李淵的條件,原來問題的關鍵在這兒啊。
  李綱這是怕被李元吉給拿捏了,怕徹底的栽到李元吉手裏,再也爬不出來啊。
  “這您就多慮了,您再怎麽說也是朝堂上的老臣,對大唐勞苦功高,雍王殿下敬著您還來不及呢,怎麽可能拆了您的骨頭。”
  “對對對,雍王殿下已經將您請到九龍潭山去教那些紈絝子弟了,已經沒辦法再用您去做其他事情了。您的擔心是多余的。
  而且您只為自己想,難道不為大唐想想嗎?
  若是聖人請太子殿下出來監國,那所造成的影響和動蕩將是不可估量的。
  您也不希望朝野上下都陷入到水深火熱當中吧?”
  “豈止是水深火熱,百姓們恐怕又會回到以前的那種戰亂生活當中……”
  “我大唐的丁口如今滿打滿算才恢復到百萬戶,已經經不起戰亂的摧殘了。再亂壹場,被突厥人、吐谷渾人,乃至其他的四鄰趁虛而入的話,恐怕就要滅種了。”
  “我等縱然身居高位,也擔不起這種滅種的罪責啊。”
  “……”
  蕭瑀、陳叔達、任瑰三人開始瘋狂的遊說起了李綱。
  他們有什麽說什麽,並且越說越嚴重。
  說到最後,好似李綱不獻身,就要成為國家和民族的罪人壹樣。
  李綱知道蕭瑀三人的話有些誇大,但他不得不承認蕭瑀三人說的壹些話是實情。
  比如大唐的百姓再也不能經歷壹場戰亂的話,那就是實情。
  在經歷了隋末的戰亂以後,中原的人口已經雕零到了壹個很危險的數字上了。
  再經歷壹次亂世,真的有亡族滅種的風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事實。
  只不過現在大唐的人口已經有所恢復了,已經降低了這種風險,但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它仍舊存在,在突厥這個大敵未除,在吐谷渾這些敢向大唐挑釁的鄰居沒被徹底的征服,在大唐的人口沒有恢復到壹定程度之前,任何壹次大唐內亂,都有可能造成亡族滅種的結果。
  所以現在的大唐說什麽也不能產生內亂,尤其是大規模的內亂。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