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騙了康熙

大司空

歷史軍事

“二爺,老爺已經下值回府,太太派人來傳話,叫您過去呢。”
小廝吳江挑簾子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34章 活該挨錘

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

2024-2-17 20:25

  眼前的這座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是老皇帝特意賜給老四的上等園林。
  別的且不說了,單說此園,比老皇帝賞給玉柱的淑春園,大了何止十倍?
  當然了,玉柱的淑春園,也是獨具優勢。
  從淑春園的西側門到暢春園的小東門,就隔了壹條官道,幾乎是門對門的關系。
  嘿嘿,上班近的優勢,可謂是無與倫比啊!
  行禮已畢後,弘昀看了眼老四,老四微微搖頭。
  但是,弘昀依舊走到了玉柱的跟前,長揖行禮,恭敬的說:“拜見恩師大人。”
  “罷了。”玉柱泰然自若的受了弘昀的禮,老皇帝早就知道了,他是幾個皇孫的老師。
  只不過,玉柱多少有些慚愧,他壹直忙於公務,時而東奔西走,時而奔波在外,竟無多少時間教弘昀讀書。
  和皇子不同,皇孫並無皇位的直接繼承權,其重要程度也就弱得多了。
  而且,老四已經和玉柱正式決裂了,老皇帝才懶得關心這些身外事呢。
  老四在旁邊領路,引領著老皇帝的肩輿,徑直朝裏邊走。
  京城西郊的第壹園,其實是遼朝的時候,修建的玉泉山行宮。
  到了前明萬歷年間,皇帝的外公武清侯李偉,修建了大名鼎鼎的清華園。
  途中,老皇帝駐足於“牡丹臺”的時候,特意把弘昀叫到了身旁,笑著問他:“聽說妳跟著湯炳讀過不少書?”
  玉柱壹聽這話,立知不妙,老皇帝又要拿他說事兒了。
  弘昀低眉順目的答道:“回汗瑪法,臣孫的功課皆是恩師親擬親授,部分由師祖老大人代授。”
  嗨,這話說得漂亮極了,而且,沒說半句假話騙人。
  翻譯成白話,也就是弘昀要學的功課,都是玉柱親手制定,湯炳不過是代課老師罷了。
  老皇帝深深的看了眼弘昀,扭頭望向玉柱,調侃道:“不愧是妳教出來的好學生啊!”
  這可不是什麽好話,玉柱故意把頭壹低,小聲說:“回汗阿瑪,說起來真是慚愧之至,臣兒教導弘昀的時日,並不甚多。”
  老皇帝懶得聽這些屁話,趁著興致,開始考較弘昀的學問。
  湯炳本人,功利之心極重。但是,必須承認,湯大人的儒學功底,異常深厚。
  玉柱鉆研八股文,目的就是中舉和中進士,實話說,他的學問並不深。
  但是,玉柱有兩個異常鮮明的特點:其壹是知識面極廣,其二是治國的才能無與倫比。
  以前,老皇帝窮得很,總要從戶部撈油水。
  自從玉柱整理了崇文門監督衙門和粵海關衙門之後,內務府就財源廣進,日進鬥金了。
  內務府有了錢,老皇帝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大修宮室和園林,正所謂,相輔相成也。
  老皇帝連考了三個問題,都沒難倒弘昀,真來了興趣,便興致勃勃的問他:“好孫兒,妳可知,壹畝上等的水田,可收多少糧食?”
  在子嗣的方面,老四比只有弘旺這壹根獨苗的老八,稍強那麽壹點點。
  目前,老四有四個兒子,其中,弘昀是其庶長子。
  弘昀出生的時候,老四已經是貝勒爺了。
  可想而知,弘昀必定過著無憂無慮的上等人生活,他怎麽可能知道稼穡(sè,不讀qiang)呢?
  然而,出乎老皇帝的意料之外,弘昀不假思索的答道:“回汗瑪法,畝產米二石以上為上等良田,壹石半為中,壹石為下……”
  弘昀解釋了壹大堆,末了補充說:“壹般而言,江南的中等田,稻米畝產大約在三百五十斤左右。”
  在大清,糧食的計量關系如下:壹石十鬥,壹鬥十升,壹升約為壹斤八兩。
  也就是說,壹石糧食,大約壹百八十斤。
  無工不強的概念,老皇帝知道點皮毛而已,印象並不深刻。
  但是,老皇帝深深的懂得,無農不穩的淵博內涵。
  老皇帝萬萬沒有想到,老四的兒子,居然比老四更精通農事,焉能不喜?
  “好,說的好,好極了。”老皇帝深感皇家後繼有人,索性摘下了大拇指上的玉扳指,順手賞給了弘昀。
  見弘昀得了老皇帝的玉扳指,早就修煉成精的老四,也不禁訝然動容。
  要知道,這個玉扳指,老皇帝帶在身邊,至少有五十年了呀。
  賞了弘昀後,老皇帝不由自主的誇獎了玉柱。
  “教得不錯,沒有誤人子弟。”
  “謝汗阿瑪誇獎!”玉柱並沒有假謙虛,而是當仁不讓的愧領了老皇帝的褒獎。
  老皇帝心裏非常有數,除了格外的崇洋這個缺陷之外,玉柱有大才!
  從頭到尾,自始至終,老皇帝都把弘歷當成了空氣,壓根就沒正眼看過他。
  玉柱在壹旁看得很清楚,心裏不由暗暗好笑。
  歷史上,所謂皇祖親手撫養,格外的鐘愛珍視弘歷的傳言,不攻自破矣。
  實際上,這不過是乾隆登基之後,為了增加即位的合法性,而故意編造的神話故事罷了。
  途中,遊玩了“天然圖畫”之後,老皇帝索性坐在遊廊下歇腳。
  在圓明園中,天然圖畫的主體建築為壹方樓,樓北為朗吟閣、竹薖樓、五福堂、竹深荷靜,西為靜知春事佳,東為蘇堤春曉。
  壹言以蔽之,此間的景致,格外的優美。
  用罷了點心,老皇帝正擦手之時,弘時忽然冒失的插話說:“汗瑪法,臣孫以為,我八旗勁旅,以弓馬得天下,滿萬不能敵。田下之事,終是小道爾。”
  照弘時的說法,大清只要有精兵在,就可以永遠把漢人騎在腳下。
  壹貫面癱的老四,聽了這種蠢話之後,也不禁大驚失色,厲聲喝道:“黃口小兒,妳懂什麽?還不快滾?”
  弘時挨了當頭壹棒,心裏卻不服,眼巴巴的望向了老皇帝。
  然而,老皇帝壹直仰面賞竹,壓根就沒看見弘時的可憐模樣。
  弘時,狼狽不堪的滾了。
  近在咫尺的玉柱,算是看明白了弘時為啥最終輸給了弘歷。
  傻蛋弘時,不僅性子莽撞,而且,其蠢如豬。
  僅僅為了和弘昀爭寵,弘時不僅冒失的多嘴多舌,而且,竟敢當著老皇帝的面,徹底否定農為天下本的至理。
  唉,腦袋被門夾了,豈能不挨錘?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