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7章 信心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4:59

 孫策想不起來和誰說過琉璃的事,但他肯定說過。35xs
  琉璃就是玻璃。
  後世很多人好奇中國人為什麽那麽早就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術,卻壹直沒能造出望遠鏡、顯微器,走上現代科學發展之路。有很多種解釋,有的說是原料不同,無法制出真正的光學琉璃,有的說是自從儒學成為主流,讀書人視望遠鏡、顯微器為奇技淫巧,不能說沒道理,都有壹定的合理性,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中國人制琉璃,從壹開始就不是為了當作工具,而且為了仿玉,作為玉器的替代品。
  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玉器是身份的象征,使用玉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玉料和能夠加工玉器的工匠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人除了得到賞賜是不太可能得到玉器的。即使是在三國時代,孫權稱帝,因為沒有玉匠,吳國就壹直沒有玉印,只有金銀材質的璽印。
  沒有真玉器,就用琉璃代替。琉璃二字從玉,就是這個原因,從壹開始,琉璃就是作為玉器的替代品,最好的琉璃就是擁有近似玉器的溫潤,而不是透明如水晶。方向錯了,自然不會往那個方向努力,就算偶爾造出了清澈透明的水晶也會被認為失敗。棄之不顧,自然談不上去把玩,去發現。
  孫策如今是南陽之主,不缺送禮的人,玉器不能隨便送,琉璃卻少不了,但他對那種模糊不清的琉璃真沒什麽興趣,評價不高。只是不知道怎麽就傳到馮宛耳朵裏,現在又用來戳他的軟肋。
  孫微微微壹笑,面不改色。“這就是姑娘妳的不對了。我只是說張子夫不是俗人,可沒說我不是俗人啊,我怎麽能和她比?張子夫不以貌取人,我卻最喜歡以貌取人。”
  面對孫策的坦誠,馮宛無言以對,只得調皮地翻了個白眼。
  “既然姑娘說起這事,那我就多說壹句,姑娘以貌取人嗎?”
  馮宛眨眨眼睛,壹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孫策。孫策可以坦然承認自己是俗人,她卻做不到這麽無恥。可是讓她自認不是俗人,似乎又有些自矜,不合為人當謙遜為本的準則。她妙目流轉,淺笑道:“我和阿楚妹妹的眼光壹般。”
  孫策拍拍手,哈哈大笑。馮宛這句話回答得漂亮,和黃月英壹般,妳說我是俗人,就等於說黃月英是俗人。妳說黃月英不是俗人,她看中了相貌出眾的妳,我也可以像她壹樣選壹個相貌出眾的夫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馮宛的確遺傳了馮方的口才,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
  “可惜妳是個女子,要不然令尊壹定會很欣慰後繼有人。35xs話又說回來,令尊去長安這麽久,可曾有書信回來?”
  馮宛搖搖頭,笑容散去,靈動的眼神也變得黯淡起來。馮方去長安為使,結果好處沒討來,徐榮、牛輔卻帶著五萬大軍來了,險些將南陽毀掉。現在他在長安是生是死,誰也不清楚,要說不擔心肯定不是事實,但是馮方差使辦得不好,孫策心裏怎麽想,她也不清楚,不能輕易替馮方解脫。
  “妳別擔心了,令尊應該不會有事。提前告訴妳們壹個消息吧,長安可能要變天了。”
  “變天?”蔡邕吃了壹驚。馮宛也嚇了壹跳,擡起白玉壹般的手掩著唇,眼神惶惶不安。
  孫策把龐山民帶回來的消息說了壹點,沒全說,只是露出了壹點口風。牛輔突然撤退,而且壹下子放棄了整個洛陽,自然是關中出現了對他們極為不利的事情。雖然還不清楚是不是董卓死了,可能性卻極大。原本西涼兵在側,王允還把這件辦成了,如今西涼兵精銳俱出,王允沒道理反而失手。
  孫策雖然說得含糊,但蔡邕卻猜到了,不由得壹聲長嘆。
  孫策沒吭聲,心裏卻是咯噔壹下。蔡邕果然還是為董卓嘆息了,不過他運氣好,現在坐在他面前的不是王允,要不然他這顆腦袋肯定保不住了。
  “先生是為董卓感到擔心嗎?”
  “擔心倒不至於,他做了那麽多惡事,是不可能善終的。我只是……覺得他有些可惜了。”蔡邕自知不妥,立刻為自己解釋。“他原本有機會成為中興之臣的。”
  孫策沈吟半晌,突然問了壹句:“先生覺得大漢還有機會中興嗎?”
  蔡邕眉頭微蹙,撫著胡須,似乎很為難,幾次張口欲言,卻又最終沒有說成。他盯著孫策看了好壹會兒,反問道:“妳以為呢?”
  “我以為可以,但是絕不是幾位黨人名士登朝就行的。”
  “妳是說王允吧?”蔡邕輕笑壹聲,眼神意味難明。“他可是郭林宗稱許的王佐之才。”
  孫策笑笑,不以為然,又加了壹味猛藥。“不僅是他。”
  “那妳說誰行?”蔡邕挑起了眉,有些怒了。“妳?”
  孫策笑而不語。他知道蔡邕不信,但他想在理論上辯倒蔡邕是不可能的。蔡邕讀了壹輩子書,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生,又名聞天下,自視甚高,想讓他這連儒家經典都沒有通讀過的文盲武夫憑幾句大白話說服蔡邕,簡直比再穿越壹回都難。
  “先生,空口無憑,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孫策說道。話壹出口,他心裏突然平靜下來。因為歷史走向與預期不同帶來的焦躁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算西涼兵實力不行,王允掌握了朝政,他就能中興漢朝嗎?不可能的。大漢走到今天,外戚、宦官之流固然無法推脫責任,這些以清流自居的黨人何嘗就沒有責任?蔡邕最多是書生氣,寫兩篇文章,無法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影響,王允卻是把壹手好牌打爛的王佐之才。他們其實是兩種典型,要麽是百無壹用,要麽是意氣用事,吹吹牛逼還行,真讓他們治理朝政,結果未必就比外戚、宦官好。
  別人不清楚,他還能不清楚嗎,且不說眼前的黨人,後世的宋朝、明朝哪個是書生誤國的典型。兩千年的歷史證明,武夫治不了國,書生同樣不行。武夫治國毀於內憂,書生治國亡於外患,很難說哪壹個結果更慘。如果壹定要選的話,他寧願選擇武夫治國,自相殘殺、勝者為王總比亡國亡種的好。
  老子有的是時間,何必急於壹時,且坐高臺,賞潮起潮落,春花秋月,看名士粉墨,英雄登場,唱壹出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的大戲。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浪淘沙,乃知頑石非金。
  吾有何懼哉?
  自信的人最有魅力,更何況孫策原本就是相貌出眾的美男子。馮宛看著孫策眼中淡淡的笑意,忽然心跳加速,仿佛懷裏揣了兩只小白兔,不停的撓著她的心房。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