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59章 董襲的成長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孫策沒著官道壹路向南。
  壹路走來,路邊的溝渠中、麥田裏,屍體隨處可見,無數的馬蹄踏過,官道上的土層松動,血跡隱約可見,路邊的溝渠中也不時能看到血水。視線可及的遠處,隱隱綽綽的還能看到壹些人影,應該是驚魂未定的匈奴潰卒。
  孫策粗略的估計了壹下,匈奴人的損失可能接近壹半。即使有壹些潰卒能歸營,傷亡也會超過三成。如果閻行、馬超追得緊,這個數字也許會更多——銜尾追擊所造成的殺傷可能比沖陣時的直接殺傷還要多,這會讓匈奴人留下足夠的心理陰影。
  這裏是中原,不是草原,地形的差異也會對騎兵的戰術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他沒有騎兵,只能把工作做細,盡可能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壹點點的彌補戰馬不足帶來的先天劣勢。軍謀團、義從騎、親衛騎為了這壹刻的勝利付出多少心血,又豈是公孫續這個二貨所能理解的。
  公孫瓚敵視讀書人,他終將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壹個時辰後,孫策追上了董襲。董襲走得不算很快,他不時的要停下來殺死那些受傷的匈奴人,尤其是受了輕傷的。他沒有時間收攏戰俘,甚至沒有時間割人頭,就是給他們壹刀,確保他們永遠站不起來。
  天色己晚,董襲還在趕路,連晚餐都是壹邊走壹邊吃,啃兩口幹糧,喝兩口淡酒,就算對付了壹頓。不過剛剛大勝壹場,前面又在追擊,士氣高漲,沒有壹個士卒抱怨,趕著車向前急行。
  孫策很不滿。“元代,用兵如行拳,須留三分力,妳這麽趕,還是夜間急行軍,萬壹遇到麹義,有把握全身而退嗎?”
  “麹義?”董襲滿不在乎。“閻彥明、馬孟起還在前面的,如果遇到麹義,他們自然會通知我。”
  “妳是這麽覺得的?”
  見孫策語氣不對,董襲不敢再輕率,他拱拱手,央求道:“將軍,妳看我從潁陰趕到臨潁,修了城,結果荀衍不戰而退,白忙壹場。今天從臨潁趕到汾丘,費了那麽大的力氣,才射殺十幾騎,然後就看著將軍大殺四方。就算我無所謂,將士們心裏也不甘啊。士氣宜鼓不宜泄,不趕上殺壹場,豈不墮了士氣?”
  看著五大三粗的董襲在自己面前軟語央求,孫策繃不住臉,但他還是不能接受董襲的要求。作戰應該奮勇爭先,但為了爭功而失去應有的警惕,遲早會遭受重創。
  “麹義是河北名將,兵力又遠勝於我,就算是準備充足也未必能勝,更何況冒進。停止前進,立刻結陣。潁川就這麽大,麹義跑不掉,就算跑掉了還有下壹次,我們有的是機會。”
  董襲無奈,只得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將大車首尾相聯,結成車陣,又派出斥候、暗哨,部署警戒線。壹切忙完,天色已經大黑。因為來不及收拾薪柴,將士們無法生火燒水,辛苦了壹天,連口熱乎的都吃不上,只能就著冷酒啃幹糧。雖然有隨身攜帶的火把照明,不至於壹片漆黑,氣氛還是有些壓抑。
  見此情景,董襲才有些後悔。士氣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麽高昂,只不過軍令嚴厲,沒有人敢違抗而已。
  看著董襲懊悔的神情,孫策沒有再說什麽。董襲勇猛,但心思不夠細,不是壹個優秀的管理者,所以終其壹生都只是壹個部將,沒有獨當壹面的能力。這也不能怪他,豪強出身,沒讀過什麽書,不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眼裏只有戰功和對君主的忠誠,不顧將士的死活,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部下擁戴的。
  其實和歷史上的他比起來,董襲已經有了進步,至少在臨潁和淳於重合作得就很不錯。
  董襲自知失誤,生怕孫策懷疑他的能力,以後不再重用了,極力彌補,積極巡視陣地,和將士們聊天,鼓舞他們的士氣。在請示了孫策之後,又宣布了中午在渡口時的戰功賞賜,有壹名射手連中三元,得以晉升壹級,騎著馬繞陣壹周,誇耀武功。
  在董襲的努力下,士氣終於重新振奮起來。將士們歡呼著,向晉級的射手表示祝賀,期待著接下來的戰鬥中再立新功。董襲見好就收,下令抓緊時間休息,準備明天再戰。
  忙完這壹切,董襲回到孫策面前,笑嘻嘻的說道:“將軍,妳看……還行嗎?”
  孫策道:“怎麽,非我要誇妳兩句?”
  董襲坐了起來,言辭懇切。“這倒不是。將軍,說實話啊,以前呢,我的手下都是我的部曲,打也打得,罵也罵得,習慣了。現在帶兵,不自覺的還會用以前那壹套。不細想,好像也沒什麽區別,可是將軍壹提醒,我也能知道壹些區別,只是不知道該怎麽做。將軍出自將門,有車騎將軍引路,悟性又高,不是我們這些粗人能比的。我想去講武堂進修,又拉不下這個臉,只好向將軍請教。能跟將軍學幾招,將來也不至丟了江東人的臉,對吧?”
  孫策忍不住笑罵了壹句。“想不到妳董元代也會巧言佞色,真是看錯妳了。”
  “豈敢,豈敢,我是真心向將軍請教的。”
  孫策想想,覺得董襲說得有壹定道理。不管怎麽說,地域觀念是無法避免的,就算他想對所有人壹視同仁,別人也未必相信。吳會是他的根基,吳會人也是最願意支持他的,多出幾個人才對他有好處,尤其是這種自己培養出來的忠誠度更高,而且董襲原本就是壹個忠義之人,值得信任。
  講武堂只教帶兵、用兵的基本道理,面向中下級將領,像董襲這樣的將領到講武堂進修也沒什麽用,只能自己和郭嘉來教。這原本就是他的既定方案,呂蒙、蔣欽、周泰就是按這種培養模式進行的,只是董襲年長,又是帶著部曲投效的,所以沒有把他納入培養範圍。
  其實最需要培養的反而是他們。
  “元代,論用兵,與同僚相處,妳最近的進步非常明顯。臨潁的事處理得非常妥當,就連郭祭酒都贊了妳。可是要想成為壹個大將,眼睛不能只往上看,還要往下看。”孫策看看四周的將士。“妳聽說過吳起為部士將士吮疽的故事嗎?”
  董襲若有所思,微微頜首。
  孫策正準備再說兩句,突然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他轉頭壹看,郭援和兩個騎士牽著馬,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孫策知道肯定有重要情況,連忙站了起來。郭援走到孫策面前,咽了口唾沫。
  “將軍,好消息,黃漢升困住了黃琬,就在魚齒山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