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白晝漫遊

眉師娘

都市生活

離直播基地大門還有壹個路口,盛春成讓司機靠邊停車,他朝前後看看,從包裏拿出壹副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4章 思來想去

茫茫白晝漫遊 by 眉師娘

2023-7-16 00:11

  思來想去,盛春成最後決定,還是按自己原來的計劃,那就是再過半個多月,等這裏店鋪開張之後再說。
  到那時,可以把店交給小安管,自己帶著新按摩師,去“人家旅業”各地的民宿,給他們的客人去按摩,這些客人都很重要,對他們“大家纖體”的口碑建立有關鍵作用,自己不帶著這些剛剛上崗的按摩師,還真的不放心。
  自己出差的時候,人不在杭城,可以和自己原來的客人說是去治眼睛了,等到回來,再看情況,怎麽壹個個把這些客人,都轉移成店裏的客人,自己還可以繼續服務的,就去繼續為他們服務,不方便的,就派其他的按摩師去。
  盛春成覺得,這可能是最穩妥的辦法了,雖然這當中還是有漏洞,也沒有辦法,只能到時候看怎麽來壹壹彌補。
  每天培訓的內容越來越多,米總派了“人家旅業”培訓部的化妝師,來給學員們上專業的化妝課,教他們怎麽化職業妝。還請了各方面的老師,來給他們上課,說是要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那天請來了壹個女的,盛春成認出來了,是在“河畔油畫館”,和小樹壹起畫畫的,米總介紹說,她叫“姚老師”,她是來給大家講解中外美術史的。
  盛春成不知道這個姚老師和小樹是什麽關系,他只是慶幸,幸好來的是她,而不是小樹,要是小樹,自己就穿幫了。
  盛春成在房間裏,聽到外面米總和人說話,知道這是有新的老師請來了,那人的聲音有些耳熟。盛春成朝窗外看看,嚇壹大跳,趕緊躲了起來,米總在門外叫“小盛,小盛”,他也不敢作聲,正好小安從邊上經過,和米總說,盛總好像出去了。
  米總這才讓小安把人召集到壹起,說是孟教授要來和大家說說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和壹些基本的經濟學常識。
  以後他們去民宿服務的對象,基本都是大老板,掌握經濟學方面的知識,當然很重要,盛春成也很想聽。只是米總請來的這人,居然是鄭教授他們學校的,小馬他們學院的院長,盛春成還不嚇得魂飛魄散?
  他躲在房間裏,壹直等到孟院長講課結束,米總帶著他走了,盛春成這才趁外面沒人的時候,開門出去。
  既然要提高大家的綜合素質,開闊大家的眼界,盛春成想到了,自己為什麽不可以請余大麻子,來給大家講講西洋音樂,和壹些古典音樂的常識,以及樂理方面的知識。
  招來的這些學員,連小提琴和中提琴都分不清楚,哪裏會知道這些,余大麻子說了,大家就了解了。
  盛春成把自己的想法和米總說了,米總說好啊,我還正準備聯系浙音的老師,來講這部分內容,妳認識杭城愛樂的首席?能請他來講太好了。
  “這樣,小盛,到時候不僅妳那裏的學員,我讓‘人家旅業’的壹些人,也過去聽聽,他們也需要增長這方面的見識。”米總和盛春成說。
  盛春成去給余大麻子他們按摩的時候,把自己的邀請和余大麻子說了,余大麻子壹聽,馬上就答應了。他和盛春成說,周六和周日我們不排練,我有時間,可以過去給妳們講講。
  盛春成剛回到“玉皇人家”,余大麻子的電話就追過來了,和盛春成說:
  “兄弟,我這邊已經說好了,我想,到時候我不光自己來,還帶壹把小提琴,壹把中提琴和壹把大提琴壹起過來,來個現場的四重奏,邊演奏邊講解,這樣大家會有更多感性的認識。”
  “太好了!謝謝妳!”盛春成拿著電話叫道。
  掛斷余大麻子的電話,盛春成把事情和米總說了,米總也說是太好了!這個機會難得,愛樂的專場啊,呵呵。
  到了周六的下午,米總帶著“人家旅業”二十多個人來了。讓盛春成意外的是,開始培訓之後,從來沒在這裏出現過的劉總劉立桿也來了,他說他是來聽他們拉琴的。
  “劉總喜歡古典音樂?”盛春成問。
  “我不懂,壹點都不懂,聽說他們今天是邊演奏邊講解,我就來聽聽,了解了解。”劉立桿說。
  盛春成看著劉立桿笑,意思是妳謙虛了,劉總。
  劉立桿說:“怎麽,奇怪嗎?別看我是造房子起家的,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文藝青年。”
  今天下午天氣不錯,天空蔚藍,陽光明媚,民宿後面的青山如黛,下午的課,就放在“玉皇人家”院子裏的草坪上,聽的人都席地而坐,余大麻子他們四個人,四把椅子和三個樂譜架,在前面坐成壹排。
  余大麻子以弦樂四重奏三百多年的歷史為主軸,從海頓的創立,貝多芬的發展,巴托克等人的創新,到肖斯塔科維奇的回歸,演奏壹段就揮著手裏的琴弓講解壹會,中間還穿插著講解同時期整個西方音樂的發展,完全是壹場生動的西方音樂史課。
  余大麻子講解的時候,也是妙語連珠、深入淺出,而且用的都是大家聽得懂的語言。盛春成覺得,這個憨卵,今天完全是用網約車司機的口吻在解說高雅音樂。幾個小時,讓下面這些大部分都從來沒有接觸過古典音樂的人,也聽得津津有味。
  今天下午的課程壹結束,連劉立桿也很興奮,他和余大麻子說,妳這個完全是通俗版的音樂史,我還沒聽人這麽講過,妳是怎麽做到的,太了不起了?
  余大麻子笑道:“這有什麽難的,我本來就是弄堂裏長大的小孩,不裝就可以了。”
  劉立桿大笑:“說得好,說得好……哎,不對,不對……”
  “怎麽不對了?”余大麻子問。
  “我想起來了,以前有人像妳們這麽幹過。”劉立桿說,“有個叫鄭小瑛的女指揮,以前在劇場裏,也是這樣,帶著壹個交響樂團,就這樣邊講解邊演奏,進行交響樂的普及和推廣活動,當時央視還做過報道。”
  “劉總妳記憶力真好。”余大麻子說,“鄭老師從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離休後,回去了廈門老家,創建了廈門愛樂樂團,我就是廈門人,小時候經常會去聽他們的演奏。”
  “是嗎,那個時候我還看過她指揮的視頻,派頭十足。”劉立桿說,“對了,她現在怎麽樣?”
  “我回去廈門的時候,還和鄭老師合作過,她今年已經九十二歲了,還上臺指揮。”余大麻子和劉立桿說。
  “鄭老師是什麽時候回廈門的?”劉立桿問。
  “九七年吧。”
  “哎呀,那個時候我也經常去廈門,我們有分公司在那裏,可惜了,我都不知道什麽廈門愛樂樂團。”
  劉立桿叫道,是啊,他那個時候,在廈門光知道泡長發飄飄,說著嗲嗲的臺普話的臺妹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