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六十七章 鬧出個大事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8

  朱浩請休。
  楊慎想找朱浩問有關蘇熙貴的事,都沒找到人。
  朱浩壹次性請了十天假。
  這十天時間,朱浩準備來壹個“閉關”。
  “……朱先生,陛下送來不少奏疏,怕是最近您都要忙碌起來了,至於您家中事,請盡管放心,會有專人盯著,若有人去到您府上,會第壹時間通知到您,避免您不在家引起什麽誤會。”
  張佐把朱浩的閉關,看成是要專心處理朝政,還很貼心地考慮到朱浩請休的理由。
  老娘生病,需要留在家中照顧,要是有人中途去拜訪探望,發現實情不是如此,那朱浩豈不成了挾母之病逃避朝廷責任?
  會從壹個大孝子,變成人人唾棄的不肖子!
  “張公公,其實在下的意思,是這幾天,都會留在家中,不外出。”
  朱浩表明自己的態度。
  既然說要在家裏照顧生病的母親,就不會搞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在家就是在家。
  別人或不在意他老娘是否真的病了,但楊慎那貨現在壹心把他當槍使,指不定什麽時候就跑去拜訪,到時怎麽說?
  張佐苦著臉:“那奏疏……”
  “方便的話,送到在下府中,我盡可能抽出時間處置。”朱浩道。
  “呵呵。”
  張佐搖頭苦笑。
  把奏疏帶到宮外,已是犯忌諱,現在朱浩居然準備帶回私宅?那朱娘所住的地方,豈不成了金鑾殿?
  “要是張公公不放心的話,也可以把奏折留在這邊,等十天後我回來再行處置。”朱浩道,“陛下那兒,我已打過招呼,應該不會出現偏差。其實若有事的話,妳也可以直接跟唐先生商議解決,他最近不是有時間嗎?”
  張佐道:“唐先生最近忙著見客,怕是無心處置這些……”
  “那……勞煩張公公多費心……”
  ……
  ……
  其實張佐已經看出來了。
  去年中秋過後,朱浩去南京開始,朱浩已盡可能避免幫朱四批閱奏疏。
  朱批上,多采納內閣的意見。
  先前多取楊廷和的意見,後來增加了對劉春的倚重,在張佐想來,朱浩可能要避免當這個“隱相”,畢竟批閱奏疏本來是皇帝和司禮監太監應該做的事,就算朱浩這個幕僚再有本事,參與朱批之事也於理不合。
  現在外臣中只是孫交知曉,孫交跟朱浩是翁婿,再加上其無爭名逐利之心,自然不會多加理會。
  要是以後朝臣知曉了……
  那還了得?
  由此張佐便不由想,莫非朱浩是為了避免落人口實,才壹而再將皇帝交托的差事推搪掉?
  張佐帶著疑問,這天趁著出宮時,特地以壹身常服去拜見唐寅。
  唐寅這段時間焦頭爛額,聽說有客人登門,唐寅都快吐了,好在錦衣衛充當的門子告知來的人是張佐,他才收拾心情親自出去迎接。
  ……
  ……
  唐寅書房。
  張佐帶著好奇,進來後四下打量,壹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
  “……先生最近整修過屋舍?感覺比上次來的時候更加氣派了。”張佐看著琉璃窗戶和瓦片,房間裏亮堂堂,不由發出疑問。
  唐寅嘆道:“最近讓人整理了壹下,不過是更換了透明的瓦片罷了。”
  說只是換瓦片,但其實修整過的地方很多,張佐怎麽可能看不出其中巨大的變化?
  此時唐寅已經回過味來,自己這輩子回蘇州種桃花的願望看來難以實現,於是便專心留在京城關起門過他的小日子。
  而且最近唐寅準備過繼個孩子到膝下……從他兄弟那裏過繼,唐家現在已把唐寅當成是家族中興的標誌,誰家孩子能過繼到唐寅名下,那簡直是無上的榮光。
  但其實唐寅兄弟幾人的子嗣都很單薄。
  唐寅既打算在京師長期住下去,當然要把京城的院子好好翻修壹番,正好手頭有壹大筆錢。
  文人壹向對於居所的環境很看重,尤其像唐寅這樣自詡清高的名人。
  二人閑聊半晌。
  唐寅又唉聲嘆氣:“最近見了不少人,他們對於朝中事多有見地,奈何離陛下的需要,還差得很遠。其中多是舉人或不得誌的進士,朝中臣僚也有來拜見的,但談論的內容多涉及表面,並未深入。”
  張佐道:“先生辛苦了。”
  唐寅皺眉:“張公公難道不是為此事而來?”
  張佐笑了笑,當即把朱浩最近說要閉關之事和盤托出。
  唐寅道:“敬道做事,壹向喜歡藏著掖著,總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知他腦子裏在琢磨什麽。”
  “先生也不知?”
  張佐壹臉著急。
  先前朱四已問過他,朱浩最近在做什麽。
  張佐很詫異,朱浩跟皇帝請休,在家裏躲著不出來,壹下就是十天,不會在搗鼓什麽大殺器吧?
  問朱浩又不肯說,皇帝現在也想問,他拿不出答案只好來向唐寅求教。
  唐寅突然想起什麽,道:“我記得敬道說過,他的設想,是讓楊閣老今年退下去吧?”
  “呃……好像是如此。”張佐道。
  唐寅道:“那可能與此有關,不然他行事壹向都有分寸,為何此番要故意給自己找麻煩?壹介翰林,在府上壹休就是壹旬,總會有人過問……我估摸著他再出來,有可能會鬧出什麽事端。”
  張佐搖頭苦笑:“希望如此。”
  ……
  ……
  二月底。
  會試結果終於出來。
  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孫孺和公孫衣這次都沒回京城參加會試,他們已鐵了心要等著朝廷放官,對他們而言,早早就放棄了對科舉的追求,也是有了壹點功名利祿後,心飄了。
  對於曾名義上做過他老師的公孫衣,朱浩管不著,但對於弟子孫孺,朱浩同意讓其不再考。
  孫孺最近學問退步明顯,加上人好逸惡勞,這樣的人若考中進士,或真會成為他朱浩的累贅,別人會覺得,這次的會試存在貓膩。
  不出意外,楊廷和的兒子楊惇考取了貢士,只是排名相對靠後,顯得很不起眼。
  即便這樣,京師的人也開始議論紛紛,覺得楊惇能中貢士,可能跟他爹庇護有關。
  “……妳們不知道吧?那楊家二公子,就是個窩囊廢,吃喝嫖賭樣樣精通,考試前兩天,我還看到他在酒肆耍酒瘋呢。”
  “我見過他在教坊司與人爭風吃醋,借著他老爹的名頭以勢壓人,影響很惡劣……”
  “什麽時候的事?”
  “就是上個月。”
  “馬上就要應會試,為何還會流連風月之所,他真的那麽自信?會不會……”
  “聽說考試前,他就吹噓自己壹定能中進士,妳說他因何考上?”
  楊惇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剛考中貢士,家裏邊慶祝的宴席還沒開擺,民間議論已然愈演愈烈,好像有人刻意針對楊惇般,沒過多久便街知巷聞,傳聞很離譜,人們都在說楊惇是靠父親的關系才過的會試。
  ……
  ……
  短短兩天時間,京城已然滿城風雨。
  本來現在楊廷和把持朝政,對於文人的要求就趨於嚴謹和苛刻,對於大禮議,必須要同意楊廷和提出的繼統繼嗣的理念,才能得到主流社會認可。
  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平時問下意見也就罷了,現在連各級考試都增加了有關大禮的討論,有意要制定壹種規範,那就是不同意繼統繼嗣觀點的讀書人,連最基本的童生考都過不去。
  正好有楊惇考中貢士這件事,給了民間被壓制文人壹個出氣口。
  於是乎,朝野議論紛紛,眾口壹詞,均認為楊廷和包庇兒子,楊惇才僥幸過的會試。
  至於是或不是……
  那本就不是民間士子關心的重點,就像弘治十二年時,同科的人也不在意唐寅是否真的接受了泄題,都只恨唐寅考試前張牙舞爪,誓言會試必過,都想把這個囂張的家夥給拉下馬來。
  文人壹旦鬥起來,兇狠程度那叫壹個慘烈。
  “大哥,妳說那些人不是惡意中傷嗎?我才學如何,妳應該最清楚不過吧?”
  作為當事人的楊惇,覺得自己很無辜。
  明明自己是靠真才實學考取的貢士,那些人憑什麽惡意中傷?
  本想在哥哥面前討壹點心理安慰,卻不知在楊慎看來,弟弟楊惇的學問真的很不爭氣,再加上先前楊廷和的確說過楊惇肯定會中進士的話,連楊慎都覺得,可能這個弟弟真的是靠壹些非常規門路才考取的貢士。
  “用敘,妳是否真的……”
  楊慎也把話挑明來問。
  楊惇壹聽急了:“大哥,妳不會也懷疑我吧?我平時是做過壹些不討人喜歡的事情,但作奸犯科之舉,我是萬萬不屑為之的!”
  楊慎點頭,看來是信了。
  但內心卻嗤之以鼻。
  妳是否接受鬻題不重要,是否作弊也不重要,重點妳是楊家人,父親真要幫妳的話,或許都不用通知妳,直接跟閱卷官打個招呼就行,用得著讓妳知道其實妳是通過私相授受才考中貢士?
  之所以妳名次靠後,也是為了不引起人們的註意。
  但妳姓楊,別人也都知道妳是楊家人,這就很難保持低調,現在不壹樣被人懷疑?
  或者,妳從開始就不該參加這次會試,這樣就不會惹來非議。
  “用敘,當年我考中狀元,也承受諸多非議,習慣就好。”楊慎不去替弟弟分辯什麽,反而拍拍其肩膀。
  意思是,做沒做過心裏知道就行,不用勉強。
  反正我覺得妳做過。
  以後妳別來跟我在父親面前爭寵鬥法就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