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壹章 三把火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8
紫禁城,乾清宮。
朱四召見剛進翰林院當侍讀不久的張邦奇。
對於張邦奇,朱四還是很禮重的,說了壹些鼓勵的話,沒談及政務,畢竟翰林侍讀很難過問朝事,再加上張邦奇屬於剛回朝廷當官,需要先適應壹番。
這次朱四召見張邦奇,更多是為表現出對張邦奇的重視,讓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態度。
召見結束,本來朱四要留張邦奇在宮裏吃飯,為其回絕,於是朱四便派了張佐送張邦奇出宮。
出宮的路上,張邦奇對張佐很客氣,畢竟內相的權責可不是開玩笑的,多數時候這都是可以代表皇帝的頂級大佬,在詔書的批復方面更是有極大的決策和自主權。
“……張翰林,您以後有事,可以多問問唐先生的意見,哦,就是翰林院檢討唐寅唐先生,另外也可以多跟朱先生,也就是吏部員外郎朱浩,深入交流,這都是陛下希望看到的情況。”
張佐上來既稱呼唐寅為先生,又稱呼朱浩為先生,讓張邦奇多少聽出壹些苗頭。
既然妳這麽尊重文人,為什麽不稱呼我為“張先生”,而只是稱呼我張翰林呢?
“好。”
張邦奇拱手應允。
張佐則很高興,道:“難得陛下又多了張翰林您這樣壹位才德兼備的名士為其謀劃,以後大明國運定會蒸蒸日上。”
張邦奇聽了這番恭維,不由想到自己壹直以來的疑惑,問道:“那……張公公,在下鬥膽問壹句,陛下何以要讓在下入朝,來做這個翰林侍讀呢?”
壹個簡單的問題就把張佐給問住了。
用妳就用妳唄,畢竟妳跟興王府淵源深厚,老這麽刨根問底幹啥?說白了,不就是朱浩壹直在陛下面前舉薦,說要多重用妳這樣的“老人”嗎?
有些事,張佐明白其中道理,卻不能直說,不單純是防止泄露朱浩之事,也是避免讓張邦奇感到難堪。
妳壹個成名已久的大儒,朱浩考生員的時候妳還是他的主考官呢,現在靠朱浩把妳舉薦拔擢上來,說出來很有面子嗎?
張佐道:“是這樣,陛下想多用壹些跟王府關系密切之人,如此才不至於在朝中孤立無援。”
“哦。”
張邦奇壹聽就明白了,這是任人唯親。
換作壹般人,肯定不開心,但張邦奇屬於那種豁朗大度的官員,他從接到聖旨來京當翰林侍讀,就知道自己是通過跟興王府的關系才會被皇帝器重,將來前途無量,所以現在他也不會惺惺作態。
但張邦奇還是問了壹句:“陛下莫非有大事,需要朝中有人支持?”
又是個尖銳的問題。
張佐這次不著急了,既然張邦奇這麽問,說明很可能未來會在某些事上相助皇帝,屬於“有心”的行為,不應該阻止。
張佐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容:“張翰林,陛下從登基伊始,無論推行什麽,在朝中都遇到不少阻力,尤其是在翰林院……以後不管什麽事,只要不妨礙您的仕途和名聲,您盡可能相助便可!”
不單純為壹件事,而是以後所有事妳都要堅定地站在皇帝壹邊。
這樣才不枉費皇帝破格拔擢妳。
張邦奇壹下就聽明白了,自己到了翰林院,就是為了跟翰林院中很多“清流”為敵,那自己這活可不好幹啊,如果說翰林院中沒人相助的話,豈不是我壹個人要跟天下讀書人為敵?
不過再壹想,好像有個幫手,就是被委派進翰林院當檢討,卻到現在都還沒履職的唐寅。
但真要指望唐寅?
開什麽玩笑!唐寅本來就是個舉人,就算曾是皇帝的老師,但在翰林院中能有多大話語權?
隨後張邦奇又想到壹個問題,直言不諱地問道:“那朱敬道,現在到底是怎麽壹回事?他不是深得陛下信任嗎?何以會在吏部員外郎這樣不痛不癢的職位上?為何不將他調回翰林院呢?”
又是個“好問題”。
張佐發現,這個張邦奇總是能發現直指核心的問題,有時候還真難招架。
張佐微笑搖搖頭:“有關朱先生的事,不可說,也不能說。您要想得到答案,多問問朱先生本人便可。”
“嗯。”
張邦奇點頭,“那意思是,在下可以隨便見他是吧?”
“啊?”
張佐又是壹怔,隨即意識到張邦奇為何會這麽問。
朱浩的立場更為尷尬,壹向被認為親近正統文官勢力,也就是楊廷和派系,而朱浩又是孫交的女婿,現在孫交在朝中文官中地位凸顯,張邦奇很想知道,他跟朱浩是否能正常相處,需不需要隱晦什麽。
張佐笑道:“您跟朱先生淵源頗深,就算見他又如何?朱先生跟唐先生間的交際,也未有避諱過,您放心就好。”
張邦奇點頭表示會意。
心裏也在琢磨。
朱浩這小子可以啊,壹邊跟新皇保持良好的關系,還能在楊廷和等文官那邊獲得不錯的名聲,左右逢源,皇帝沒有失去對他的信任,楊廷和派系也把他當自己人……這是如何做到的?
換作我來,在翰林院中站到皇帝的立場上,豈不是把整個翰林院的人都給得罪光了?
“好。”
張邦奇應承下來後,便隨張佐出宮,路上不再發問。
……
……
張佐送走張邦奇,回到乾清宮。
發現朱四正對著壹份東廠密奏生悶氣。
張佐走上去,不敢吱聲,伸出手要為朱四斟茶。
朱四這才留意到張佐回來,隨口問道:“送走了?”
“是,張翰林出宮時,問了很多問題。”張佐不敢隱瞞。
朱四道:“問什麽了?”
張佐大概壹說,連他自己的回答也如實相告。
朱四起身道:“這位張提學真是的,問那麽清楚幹嘛?裝糊塗不好嗎?就像敬道所說,這世上之人多是難得糊塗……不過也好,讓他了解目前的朝堂格局,也就不會亂來了。”
“是,是。”
張佐趕緊應聲。
見皇帝不怪責他把壹些秘密說出來,張佐也就放心了。
張佐壹向都這麽謹小慎微。
朱四指了指桌上那份讓他生氣的密奏,道:“回頭妳把這東西,交給敬道看看,讓他拿主意。”
張佐趕緊走過去,將密奏收拾好,不敢打開來看。
朱四道:“張家外戚實在太過分了,真是給他們壹點顏色,染房他們都不開,直接作死!朕為有這兩個過繼的舅舅而羞恥。”
張佐心想,聽起來怎麽這麽別扭呢?
過繼的舅舅?
明明是妳過繼到別人名下好不好?
張佐急忙道:“陛下請息怒,張氏壹門壹向都是這麽目空壹切的。”
到現在張佐都還不知道,張家兄弟又怎麽招惹到朱四,或者說是幹了什麽為非作歹的事情,但料想還是那壹套,不是強搶民財,就是帶人毆鬥,甚至死傷人命的事都能做出來。
“交給敬道,到時妳們再好好斟酌吧。朕相信敬道能處置好,讓他直接調遣東廠和錦衣衛辦事,朕不想再聽到張家人的消息!”
……
……
張佐這邊又馬不停蹄出宮。
同時他把黃錦叫上了。
雖然密奏還沒看,但從黃錦的講述中,張佐也就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他們兩個外戚也是,剛執掌京營,就鬧出這麽大的亂子?居然敢倒賣軍械?真是……胡作非為啊。”
張佐聽完也覺得不可思議。
張家兩兄弟沒腦子嗎?
還是說妳們這麽缺錢,連軍械都敢倒賣?關鍵是賣完了,兵部和工部那邊都不敢呈報,卻要靠東廠給皇帝打小報告,感情那些文官自詡為大明清流,遇到張家兄弟為非作歹,就選擇睜壹只眼閉壹只眼?
也太雙標了吧?
黃錦道:“這還只是其中壹項。”
張佐搖頭苦笑,原來倒賣軍械居然只是張家兄弟最近為非作歹的壹個方面,可能最壞規矩且罪名巨大,其他普通的毆鬥和強占民田等估計都已經不算什麽稀罕事了。
“好,到了朱先生那兒再詳細說,不過現在楊閣老剛退下去了,朝中上下壹切都求穩,只怕連朱先生也不能對張家外戚如何啊!”
……
……
張佐的擔憂是多余的。
等他見到朱浩,等朱浩看過那份密奏後,所帶來的反饋,大大超乎張佐的預料。
“……挺好,壽寧侯和建昌侯這次總算是開竅了。”朱浩道。
“嗯?”
張佐壹時懵逼。
這叫開竅?
朱浩道:“他們不鬧事,京城就太平靜了,只有他們鼓搗點什麽,才能把這潭死水給打破,陛下如今算是正式掌控朝局,必定要做點事出來震懾朝中的牛鬼蛇神,就拿他們兄弟開刀好了。”
張佐壹聽,大概明白了。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之前雖然已算親政,但直到楊廷和退了,才算真正開始把朝中權力拿回來。
畢竟之前六部中有四部在楊廷和控制下,另外兩部皇帝也沒法全盤掌控,而之前內庫的收入全被楊廷和限制,朱四想幹點什麽,都要靠自己賺錢。
皇帝親政,也需要先放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