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3章 太空旅館
俗人回檔 by 庚不讓
2019-2-1 20:46
馬成德見的人叫羅伯特·畢格羅。
畢格羅是美國壹個旅館大亨和航天企業家,他擁有連鎖酒店“美國預算套房”和畢格羅宇航公司,此外,他還擁有載人航天實驗室和工廠。
2006年4月,畢格羅向美國宇航局(NASA)購買了“充氣太空艙”技術,並計劃投資至少5億美元,打造壹座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太空旅館。
太空旅館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在阿波羅飛船登月之前的1967年,著名酒店連鎖公司希爾頓集團就提出了太空旅館的構想,日本的清水建築公司後來也提出過類似的計劃。然而,近40年的時間裏,太空旅館卻壹直停留在概念上,從來沒有誰為此真正投入過壹分錢。
直到羅伯特·畢格羅出現。
2005年10月畢格羅宇航公司開始建造第壹個“太空旅館”試驗艙“創始壹號”。
9個月後,“創始壹號”於2006年7月12日發射升空,進入太空軌道。
羅伯特·畢格羅是把“太空旅館”概念由夢想逐漸變成現實的第壹人。
畢格羅用來建造“太空旅館”的充氣太空艙發射前是折疊著的,當它們被火箭發射到太空後,可以自我充氣膨脹,形成壹個巨大的內部空間,然後環繞地球軌道運轉。若幹的充氣太空艙在距地400公裏的地球軌道上互相連成壹體,就可以形成壹個“太空旅館”。
億萬富翁畢格羅在美國是壹個傳奇人物,他在上世紀90年代結識祝海山,兩人比較談得來,成為了朋友。
後來祝海山淡出大眾視野,都是馬成德跟畢格羅聯系,所以他倆也很相熟。
這次,畢格羅親自來歐洲跟馬成德見面,因為這次見面對他和他的畢格羅宇航公司十分關鍵。
畢格羅需要融資。
航天是壹個極度燒錢的遊戲,盡管畢格羅自己是壹個億萬富翁,但僅僅兩年時間,他就明白了,靠他自己,絕對玩不起這個遊戲。
畢格羅找了很多朋友,可是大家對他的“太空旅館”都抱著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畢格羅的航天項目,註定在投下大筆錢之後,虎頭蛇尾,堅持不下去。
畢格羅沒有辦法了,想到了他遠在中國的巨富朋友,祝海山。
盡管祝海山到底有多少財富壹直是個謎,但畢格羅清楚,他自己的全部身家,不夠祝海山壹根手指頭的。
如果能拉祝海山入夥,畢格羅有信心把“太空旅館”變為現實。
從年初開始,畢格羅幾次想去五臺山拜會祝海山,都被馬成德擋駕了。後來畢格羅退而求其次,想約見馬成德,也被馬成德以出世修行為由,婉拒了。
不過祝海山和馬成德辦事,還是圓滑的。
7月12日畢格羅宇航公司的“創始壹號”發射升空前,祝家在美國負責事務的祝老五和祝植淳的三姑拜訪了畢格羅宇航公司總部,表示祝海山還記得畢格羅這個朋友。
其實,就本人喜好來說,祝海山壹直鐘情前沿科技,所以他投了大錢在信息科技上。
另外,作為重生者,祝海山對宗教、神秘學、時間空間理論、星際探索的興趣很大。從1987年,祝海山就開始悄悄地資助國內外壹些UFO和神秘自然現象的研究。
十幾年中他投下了近1千萬美元,也正是在資助過程中,祝海山認識了同樣出錢資助這些研究的畢格羅,隨後兩人成了朋友。
可問題是,興趣再大,祝海山身處的時代,和國內的科技氛圍限制了他。
就算祝海山再有錢,可他想在20世紀最後的20年裏,在國內搞智能機器人研發、搞尖端材料技術、搞宇航公司……可能嗎?這幾個祝海山都偷偷搞過,哪個都行不通,各種行不通。
他也投錢搞過研發創新,可是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等於壹紙空文,隨著年歲日增,精力不濟,沒有心思鬥完侵權鬥官僚,祝海山的心也就淡了。
畢格羅的“太空旅館”,說白了就是壹個私人空間站,這壹點祝海山十分清楚。第壹次聽馬成德說起時畢格羅這個項目時,祝海山就有些心動,可是他也有擔憂,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跟美國人打交道,要防著他們的各種圈套,而且,隱居多時的祝海山不確定畢格羅這個“太空旅館”是真有前景,還是拿概念騙錢。
祝海山是個商人。
不說嗜錢如命吧,他從前做生意談判時,也是銖錙必較的。
祝海山跟邊學道大方,壹出手就是10億美元,那是因為邊學道的信息可以保祝家幾十年太平,而且這個信息完全是賣方市場。
可是想讓他貿然進入壹個領域,或者想從他這裏騙錢,這難度可就太大了。
礙於朋友情面,祝海山得給畢格羅壹個回應。回應的前提,是分析“太空旅館”的前景。
祝海山已經沒有時間壹點壹點匯總分析了,但他可以驗證。
怎麽驗證“太空旅館”的前景?
問從未來回來的邊學道!
……
11月底的時候,畢格羅聽到消息說,久沒有動作的祝海山,10億美元重金出手,從美國壹家族手裏收購法國頂級酒莊,畢格羅再次撥通了馬成德的電話。
10億美元買個酒莊……
在畢格羅眼裏,酒莊就是個奢華玩具。
不過由此可見,祝海山確實財大氣粗,還有,那個神奇的東方人“復活”了。
鍥而不舍的畢格羅再次聯系馬成德,馬成德匯報給祝海山後,祝海山告訴馬成德,讓他去見見畢格羅,見面時帶上邊學道。
……
邊學道在德國的最後兩天,沈馥給全體雇員放假,把自己徹底解放出來,全身心陪邊學道。
柏林市內的大小知名景點都留下了兩人的足跡,工作室的休息室成了兩人的愛巢。不只休息室,就連琴房,也曾是兩人情濃時的戰場。
沈馥再怎麽矜持,可面對自己心裏唯壹的男人,再想想兩人聚少離多,下次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夜半獨處時,三十多歲的女人終於爆發出了熱烈的情感,這情感的熱度,燒得二十多歲的小狼狗都有點措手不及。
邊學道把之前在松江準備好的六首新歌都給了沈馥。
三首中文歌——《泡沫》《因緣》《煙花易冷》。
三首英文歌——《Feel It All》《Stronger》《Burning》。
《Feel It All》是邊學道最後換上來的,因為他直覺沈馥會喜歡這首歌。壹首歌,只有歌手真正喜歡它,感知到詞曲的意境,才會唱得好。
果然,聽邊學道唱完壹遍後,沈馥最愛的是《Feel It All》。
她特別迷戀裏面的壹段歌詞:
I'm looking to the sky
And I'll be listening to the stars
And maybe thinking of you
And wondering where you are
Do youknow what you've done for me
You made my branches grow
Now they can play with the wind
And they can carry the snow
六首歌,首首經典耐聽。
看著抱著吉他猶自沈醉在歌詞裏的沈馥,邊學道笑著說:“不僅要開演唱會,還要橫掃各大音樂排行榜,告訴他們——沈馥!回來了!”
沈馥看著立在墻邊的大提琴說:“我沒有準備。”
邊學道說:“工作室、長跑、樂器興趣班,從班底到身體到手藝,面面俱到,我覺得妳準備的很好了。”
沈馥說:“我沒有心理準備。”
邊學道說:“妳只要把這幾首歌編好唱好就行,相信我,成為頂級歌手,跟妳有沒有心理準備沒有關系。”
沈馥猶豫了壹下,說:“可是我感覺像是在剽竊別人的東西給自己鋪路……”
“剽竊?”邊學道說:“我給妳的東西怎麽叫剽竊?再說了,世界頂級歌手有幾個是原創型的?還不都是買別人的歌,或者跟別人合作詞曲?”
沈馥不語。
邊學道說:“羅曼·羅蘭說過壹句話——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壹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拿走沈馥懷裏的吉他,邊學道扶著她肩膀說:“妳,我,我們,無論活到什麽年紀,都要活出壹個精彩的自己,唱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
“在妳成功的路上,有人可能會恨妳,罵妳,使妳動搖,甚至詆毀妳,妳能成就壹個怎樣的人,就看妳站的多穩,走的多快。很多事,再動腦筋也想不出個緣由,其實只需記住壹點,妳擁有的,都是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