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斷九州

冰臨神下

歷史軍事

  相士曾發出預言:此子閉嘴則為治世之良賢,張嘴必為亂世之梟雄。   十八歲的公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六十壹章 離營

謀斷九州 by 冰臨神下

2020-3-6 10:05

  期待的消息終於傳來,寧抱關反而不敢輕易相信,“吳王詭計多端,不可輕入東都,需再待壹陣。”
  郭時風進退不得,只好留下來給寧王出主意,暗地裏幫助吳王:“仔細想來,的確是吳王安排我走這條路線,頗為可疑。”
  寧抱關冷笑,傳令次日出發,黃昏時趕到東都,以降世軍的名義叫門,若是無果,就架雲梯登城。
  郭時風的“暗助”起了相反的作用。
  他是個冷靜的人,試過能想到的所有辦法之後,心中再無掛礙,待在帳篷裏喝悶酒,反復琢磨著這壹戰過後,自己應該投奔誰。
  有人不請自入,郭時風先是嚇了壹跳,隨即笑道:“真巧,費大人竟然也在這裏。”
  費昞拱手道:“早聽說郭先生被俘,壹直沒機會過來拜見。”
  郭時風指著桌面上的幾樣酒菜,笑道:“有吃有喝,這樣的‘被俘’,求之不得。”
  費昞正色道:“郭先生怎麽壹點不急啊?”
  “我已經急過了,但是無法可想,寧王之狠之獨,正是我這種謀士的最大克星。我只能旁觀,看吳王如何應對這壹劫,沒準他早有準備,真在東都設下陷阱。”
  “萬壹沒有準備呢?寧王無意固守東都,只是憤於曾被吳王奪去城池,因此執意攻城。此番入城,他必然大肆殺掠,劫取糧草而去,東都百姓……”
  郭時風擺擺手,“休提東都百姓,我不認識他們,也無意管他們的閑事。至於寧王,費大人也知道他的脾氣,我可不敢捋虎須。”
  費昞嘆息壹聲,默默無語。
  郭時風為打破尷尬,開口道:“費大人在這裏是為保護太後,不是入了寧王的夥吧?”
  “當然不是。”費昞揚眉道,隨後又嘆壹聲。
  “呵呵,寧王竟然對費大人手下留情,也算是奇事壹樁。”
  “是太後不允許寧王殺我。唉,我以為自己是來保護太後,結果反受她保護。”
  “這樣也好,費大人至少可以安心。”
  “怎麽安心?”費昞露出憤慨之色,“太後她……太後……”他怎麽也說不出口。
  “太後失節了?”郭時風並不覺得意外。
  “連郭先生都聽說了?”
  “不用聽說,壹猜便知。寧王殺回東都,劫走太後,想必不是為了供起來。太後在營中刺殺大將軍,似有以死殉節之誌,被寧王擄走之後,卻壹直沒傳出自殺的消息,聽費大人說太後還能勸寧王止殺,這就只剩壹種解釋了。”
  費昞邊聽邊搖頭,“終究是名婦人。”
  “管她做甚?費大人該為自己考慮了。”
  “可她畢竟是太後,於我有知遇提拔之恩。”
  郭時風笑道:“當時東都官員都跑光了,只剩費大人壹個,據說還是費大人親入宮中,才爭得壹個護城官職,這也算‘知遇提拔’之恩?”
  “算。”費昞回答得極為肯定,不容置疑。
  郭時風笑了笑,“費大人今後可有苦頭吃了。”
  “是啊,據傳郭先生給寧王出主意,建議他帶太後前往江東投靠天成皇帝,是也不是?”
  “呃……我可能開了壹個頭兒,主意是寧王自己想出來的,明擺著的事情嘛,太後就這麽壹點用處,誰會想不到?”
  “寧王想不到。”費昞冷冷地說。
  郭時風稍顯尷尬,馬上用笑聲掩飾過去,“可這對太後畢竟是樁好事,她能回到皇帝身邊,母子團聚。”
  “母子共為俘虜。”
  “不至於,寧王只帶幾千人,梁、蘭兩家把持石頭城,怎麽也不會讓出來。”
  “梁、蘭兩家孤守石頭城,任何人前去投奔,他們都會出城相迎,何況寧王帶領壹支軍隊,以勤皇為名?兩家若能看出其中的危險,當初就不會輕易丟掉東都。”
  “呵呵,費大人真是被兩家傷著了。還是那句話,沒準吳王早有準備,在東都設下陷阱,寧王有去無回,壹切事情就都解決了。”
  “沒那麽簡單。”
  郭時風耐心耗盡,“簡單也好,復雜也罷,在我這裏都是壹樣——無計可施。費大人不如坐下,咱們喝酒談文章,不理天下事,豈不甚好?”
  費昞的確坐下,卻沒有喝酒,也不想談文章,“我也知道寧王固執難勸,偷襲東都這件事只好聽天由命,但是太後不能再留在這裏,必須帶走。”
  “太後反正已經失節……”
  “被迫失節,雖有瑕疵,但是情有可原,妳我二人不能坐視不管。”
  “我倒覺得這對太後來說是個可以接受的歸宿……”
  費昞雙目圓睜,郭時風馬上改口道:“太後畢竟是太後,應該有更好的去處。”
  “對,郭先生……”
  “但是與我無關,我早就不是天成子民,沒資格擔心太後的安危,何況我自己也是朝夕難保。江東路遠,皇帝孤守壹城,梁、蘭兩家又是那個樣子,費大人即便將太後送去,怕是……”
  “江東?我沒說去江東。”
  “太後的兒子在江東,不去那裏,還有何處能讓太後落腳?”
  “鄴城。”
  郭時風長長地哦了壹聲,笑道:“費大人真是壹條路走到黑,在冀州軍營裏待過幾天,就壹心想去鄴城。”
  費昞道:“與此無關。皇帝在江東,那裏本應是太後的最佳去處,可梁、蘭掌權,石頭城早晚成為第二個東都,而且咱們也跑不過寧王。江東不可去,其次的地方就是鄴城,因為……”
  “太皇太後在鄴城?”
  “正是此理。”
  郭時風搖搖頭,“這種時候了,費大人還不忘正統,我真不知道說什麽才好。祝費大人壹帆風順吧。”
  “郭先生得跟我壹同去往鄴城。”
  “我可不去,我是吳王之臣……”
  “卻落入寧王手中,所帶之人盡遭殺害,縱有機會逃回吳王身邊,也是無功而返,何不隨我去鄴城,立些功勞,再去見吳王不遲。”
  “呵呵。”郭時風有些心動,他的任務本是勸說淮州盛家,如今丟了隨從與禮物,孤身前往淮州已無益於事,鄴城則有他的熟人,或許真能立上壹功,在吳王面前不至於太丟臉。
  “寧王明天率兵出發,逃亡之機就在此時。”費昞勸道。
  “好……吧,那就去壹趟鄴城,可寧王出征,沒準會將我帶走……”
  “不會,寧王奇襲東都,壹心求快,絕不會浪費馬匹帶壹名謀士,妳與我都會被留在營中。”
  “寧王馬匹不多,留在營中的兵卒也有許多吧?”
  “對,所以我才來見郭先生?”
  “費大人的意思是……”
  “請郭先生出個主意,帶太後逃出此地。”
  “原來費大人還沒有辦法?”
  “我若有辦法,何必來找郭先生呢?”費昞比較直白。
  郭時風苦笑不已,半晌才道:“難,真難,除非……”
  “除非怎樣?”
  “太後的話,寧王會聽?”
  “不是句句都聽。”
  “費大人能見到太後?”
  “見不到,但是可以隔簾說話。”
  “能屏退外人嗎?”
  “能,寧王對我並無防範。”
  費昞是個老頭子,又有耿直之名,寧抱關當然不會提防他。
  “好,請費大人去見太後,讓她今晚向寧王哭訴,說營中將士不滿寧王重色,常有殺害太後之心。”
  “寧軍確有不滿,尤其是那些將領,寧王早就知道,哭訴有何意義?”
  “讓寧王惱怒、心亂,明日帶兵出發之前,他必然向留營將士下達死令,不許任何人驚動太後,如此壹來,咱們才有機會逃離。”
  “郭先生是說太後可以公開離營?”
  郭時風點頭,“以寧王之狠,他若下死令,沒人敢攔太後。”
  “可寧王若同時下死令,不許太後離開呢?”
  “世上沒有萬全之計,果真如此,咱們只能認命。但我猜測寧王不會懷疑太後,太後已失節於他,又沒有刺殺之意……”
  費昞想來想去,覺得郭時風的計劃雖稱不上妙計,至少可以壹試,於是起身道:“好吧,只得如此,我這就去勸說太後。”
  郭時風繼續飲酒,覺得鄴城也是個不錯的去向。
  次日上午,寧抱關果然召集諸將,要他們當眾立誓,待欒太後如寧王本人,絕不生歹意,如有違背,如何如何。
  寧抱關又將脾氣最暴烈的將領全都帶在身邊,午時之前出發,兵馬不足壹千,他的計劃是混入東都,占而有之,登城乃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費昞又來找郭時風,“可以了?”
  “可以,讓太後找個借口出營。”
  “太後要去路口祭掃父母。”
  “好借口,不準將士跟隨。”
  “他們不敢跟出來,但是咱們走不了多遠,營中士兵見不到人,還是會追趕。”
  “太後乘馬車出營,停在路口,將隨侍者留下,咱們扶太後上馬,趁營地不備,先往東去,再折向北,如果能在半路上遇見冀州軍,萬事大吉。”
  “好。樓家不少兒孫被關在營中,要帶上嗎?”
  “大將軍已死,吳王不認樓姓,帶他們徒惹麻煩,壹個也不要。”
  費昞覺得有道理,告辭離去。
  將近黃昏時分,費昞又來,這回是替太後來請“熟知陰陽”的郭先生主持祭掃之儀。
  路口離營地不遠,留守的將士沒有阻攔,放太後出去。
  太後的侍女還剩四位,壹同跟隨。
  到了路口,侍女燒紙燃香,郭時風裝模作樣地舞動壹番,向費昞使眼色。
  費昞走到車前,與太後交談,似乎不太順利,聲音越來越低,好壹會才走回來,壹臉的沮喪與失望。
  “怎麽?”郭時風問,扭頭看向營地,暮色蒼茫,這時候逃走最合適不過。
  “太後不肯走。”
  “嗯?”
  “太後願意留在寧王身邊。”
  “婦人。”郭時風只能這麽說,“那她為何出營?”
  “太後讓咱們走,她解除了我的壹切官職。該做的、能做的,我都做過了,是該離開了。沒有太後拖累,咱們兩人還能走得快些。”
  “我也留下。”郭時風道,連他自己都對這句話感到驚奇。
  “什麽?”
  “太後若留下,寧王奪取江東大有希望,我至少要跟著去看壹眼結果。”
  費昞驚訝至極,最後只吐出兩個字:“謀士。”
  “費大人卻不可留下,寧王早晚會殺妳。”
  費昞嘆口氣,不要馬,也不告辭,邁步就走,只覺天下之大,竟無自己的立足之地,更無誌同道合之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