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
謀斷九州 by 冰臨神下
2020-3-6 10:05
鮑敦之所以歸順梁王,帶兵前來攻打並州,最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以為能夠托庇於梁軍,保護汝南城的安全。
讓他大失所望的是,梁王無意保護汝南,甚至無意保護東都,任它被奪來奪去。
鮑敦觀察多時,直到不久前寧王派人再度攻占東都,傳令汝南在內的諸城投降,他終於確定,梁王對整個洛州都不感興趣,只想立足冀州,然後奪取大梁故地。
鮑敦既沒有進諫,也沒有爭論,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默默地等候時機。
聽聞壹支冀州軍在秦北打敗賀榮人,他相信時機已到,立刻派人來與這邊聯系,比劉有終早到好幾天。
楊彤彩沒聽說過鮑敦的名字,對他的使者自然也不重視,根本就沒有接見,推到尹甫那裏,然後忘得幹幹凈凈。
使者將前因後果解釋得清清楚楚,最後拿出鮑敦的信以作證據,尹甫怦然心動,因為他看到了同時擊敗晉、梁兩軍的希望,於是與使者暗中結盟,將他遣回並州復命。
“非我有意隱瞞,乃是因為我與鮑家使者有過約定,可徐先生自己猜出端倪,非我失信。正好請徐先生給我出個主意,這位鮑敦鮑城主是否可信?”
徐礎想了壹會,“使者是哪位?”
“姓蘭,名叫蘭若孚,徐先生認識?”
徐礎搖頭,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他自稱是蘭家遠支親屬,稱果武侯蘭恂為叔祖,我看他年紀不大,像是世家子弟。他倒是聽說過徐先生的大名,對妳頗為傾慕。”
徐礎笑了笑,然後道:“我不認得這位蘭若孚,但是與鮑城主有過數面之緣。”
“此人可信否?”
“此人乃是汝南豪傑,天下大亂時,被推為城主,我率吳兵去往東都之前,曾在汝南立足,鮑城主歸順吳軍,但是後來轉投淮州盛家。梁王與寧王打算夾攻淮州時,鮑城主改投梁王,替他掠定並州,如今再生異心。”
尹甫眉頭微皺,“如此說來,這位鮑城主是個三心二意之人。”
“他對汝南城倒是壹心壹意,發現梁王不可靠,立刻就有叛逆之計,我猜他事成之後會轉投寧王,以保汝南安全。”
尹甫眉頭皺得更緊,“汝南小城,值得他做出這麽多背信棄義的事情?”
“人各有誌吧。”
尹甫點頭笑道:“我明白了,多謝徐先生,若非徐先生及時提醒,我可能又要犯下大錯。”
徐礎拱手道:“我不過湊巧認得鮑敦,了解他的壹些經歷。”
“徐先生行萬裏路,果然有用。”
尹甫沒有透露下壹步計劃的意思,徐礎也不追問,起身告辭。
劉有終焦慮不安,壹見到徐礎就迎上來,“如何?”
徐礎不語。
“四弟無需避諱,任何結果我都能承受得住。”
“大哥認識晉王多久了?”
劉有終微微壹楞,沒明白這個問題有何含義,“十……幾年了吧,我初次見晉王時,他還年輕。”
“大哥對晉王忠心耿耿,令人欽佩,值此亂世,尤為難得。”
“四弟說這些話是什麽意思?”
“大哥以相術聞名天下,我勸大哥珍惜自己的名聲,十幾年不算長,大哥還有機會……”
劉有終色變,“四弟,妳這樣說可就過分了,當初結拜時立下的誓言妳都忘了?”
“忘了。”徐礎承認道。
劉有終又是壹楞,因為他也不記得,冷冷地哼了壹聲,“徐先生不念結義之情,今後莫以兄弟相稱,告辭。”
劉有終大步走出帳篷,徐礎亦不追趕,坐下休息。
張釋清不請自來,“那個老頭子就是劉有終?”
“是。”
“他怎麽怒氣沖沖的?”
“我勸他及時離開晉王,他不高興。”
“有始有終,倒是無愧於他的名字。”
徐礎微笑道:“他故意做出憤怒的樣子,其實已生去意,我唯有壹點還沒猜出來,他接下來會去投奔誰?”
“還用猜?自然是跟著咱們回冀州,投靠朝廷唄。”
“冀州沒有龍興之勢,他應該不會去。”
“我哥哥難道……唉,若不是為了父母,我也不去冀州。妳呢,為何要去冀州?”
“送妳回家。”
“僅此而已?我可不信。”
徐礎也不自辯,笑道:“妳來幹嘛?”
“這個還給妳。”張釋清將“休夫書”遞來。
“僅此而已?我也有點不信。”徐礎接在手中。
“嗯……有點無聊。”
“營中的確沒什麽趣味。”
“倒也不是,我在降世軍營地過得就很自在,可我在這裏無所事事,既不能參與戰鬥,也不能壹塊議事。”
“英雄無用武之地?”
“對。當然,我算不上英雄,只是希望……希望有點事情可做,不想被當成無用的公主。”
“要做個樣子給益都王三女看看。”
“在妳眼裏什麽事情都藏著其它用意。”張釋清繞了半圈,止步道:“對,就是要給她們看看,尤其是張釋笙,我倆從小較量到大,我不能輸給她。鐵二將軍我已經見過,的確稱得上人中龍鳳,怪不得她會得意。”
“相隔千裏,妳都能感覺到她的得意?”
“聽妳講述她在金都城做過的事情,那就是得意。”
“她確實得意,鐵二將軍在秦州反敗為勝,又與涼州結盟,搬師回益州之後,必得重賞。”
“他立下大功,掌權的又是自家兄長,重賞當然少不了——張釋笙更得意了。”
徐礎笑道:“妳覺得我不如鐵二將軍?”
張釋清揮下手,“不是壹回事,他是人中龍鳳,妳是……妳是什麽?”
“我只是壹介布衣。”
“我不比這個,鐵二將軍地位再高,張釋笙也是攀附的命,我要自己做點什麽,像金聖女那樣。”
“這可不容易,金聖女也是女隨父業,而且要立幼弟為王。”
“所以我來找妳啊,妳給我出個主意。”
徐礎認真地想了壹會,“金聖女有所作為,必須依靠降世軍,妳也壹樣,只有回到漁陽,才有輾轉騰挪的余地。”
“像歡顏那樣?”
“嗯。”
“可她的余地好像也不多。”
“大勢難擋。”
“唉,張家不幸。回到漁陽之後,我要從哥哥那裏下手,皇帝若是強了,天成還有興復的機會,對不對?”
徐礎點頭表示贊同。
張釋清很高興,低頭想了壹會,又問道:“要怎麽才能勸哥哥振作起來?”
“首先,妳得稱他‘陛下’。”
“連‘哥哥’也不能叫了?好吧,改個稱呼而已,我能做到。其次呢?”
“其次見機行事。”
“嗯,見機行事。”張釋清等了壹會,驚訝地說:“就這樣?”
“就這樣。”
“等於什麽都沒說啊。”
“我若知道如何勸皇帝振作,早就施行了。何況若是壹切皆要我的指點,妳自己的本事在哪呢?”
“藏著妳的主意吧,我自己想去。”張釋清轉身離去。
張釋清還是沒改掉自己的舊脾氣,徐礎卻不生氣,反而覺得有趣。
傍晚時分,張釋清又來了,帶著食物。
軍中飯食不精,菜肴尤為稀少,只有壹些豆醬與鹹菜,幾塊臘肉就是難得的珍饈,張釋清以公主的身份才能分到壹些。
酒更是粗劣,喝到嘴裏味道更像是酣。
好在張釋清已經習慣,大口喝酒、吃飯,絲毫沒有嫌棄,她先將酒喝光,道:“我想出辦法了。”
“哦?”
“我就這樣被護送回去,哥哥……皇帝不會聽信我的勸說,我得立件大功才行。”
“有道理。”
“這支冀州軍對皇帝至關重要,天成若要興復,多半有賴於此。”
“不錯,漁陽兵少,若不得這支冀州軍,守城尚且困難。”
“所以關鍵就在尹大人身上。”
“尹大人是位忠臣。”
“妳聽到傳言了嗎?尹大人野心不少,要同時進攻晉、梁兩軍。”
“我壹直在帳中休息,沒聽到任何傳言。”
“是這樣,據說尹大人召集眾將,聲稱他與梁王手下壹員大將暗中結盟,冀州軍攻晉陽,那員大將就會殺梁王。”
尹甫故意散布消息,令鮑敦無從反悔,至少能讓梁軍君臣不和。
“嗯。”
“如果順利的話,尹大人能夠攻占整個並州,這份功勞可就大了。”
“沒錯,而且奪回漁陽也將十分輕松。”
“對啊,所以我壹直在想,自己能幫上什麽忙。”
“想出來了?”
“當然。”張釋清低頭吃飯。
“是要讓我猜嗎?”徐礎笑道。
張釋清笑著點頭。
“妳想繞路,提前返回漁陽送信?”徐礎猜道。
張釋清睜大雙眼,“妳就……不能多想壹會?”
“那是因為咱們想到壹塊去了。”
“妳也希望盡快去漁陽?”
“並州形勢已定,冀州軍勝券在握,漁陽卻不知情,能將消息提前送達,亦是大功壹件。”
“是我的功勞。”
“到了漁陽,話都由妳來說。”
張釋清又露出笑容,專心吃飯,吃得壹粒不剩,然後道:“還有壹件事,也讓妳猜中了。”
“哪件?”
“劉有終,他不知怎麽說服了尹大人,獲準離開,但他沒有返回並州去見晉王,而是直接南下,據說他要繞路去見寧王。”
徐礎輕嘆壹聲,劉有終在群雄之中還是選擇寧王,這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也讓他深感惋惜。
但他現在能做的事情只有這些:給劉有終指壹條出路,給梁王壹個遙遠的提醒,給張釋清壹點鼓勵,給唐為天壹座城池和自立的機會……